日前,包括國家發改委、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等在內多個部門先后發布通報和聲明,指有人以周智均名義,冒充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或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專家顧問,以所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投資督導委員會主任”等身份,多次參加社會活動,提醒相關方面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
頭銜自封、身份自造,周智均的行騙之路緣何暢通無阻?對廣大網友來說,便捷的資訊獲取渠道抬高了信息甄別門檻。其一,搜索引擎提供的詞條內容看似言之鑿鑿。“有問題找度娘”是不少人檢索信息的首選。鍵入“周智均”三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專屬的百度百科詞條,并配有標準照。一些不明就里的網友看到赫然在列的高大上頭銜,難免信以為真。其二,漫天飛的新聞稿件虛虛實實。網上充斥著關于周智均的各種活動報道,發稿者大都是一家名為“鳳凰通訊社”的機構,缺乏辨識正規媒體眼光的網友很容易被“李鬼”帶偏。
“不識圈內真面目,只緣不在此圈中”,如果說廣大網友被忽悠是信息不對稱所致,那圈內人頻頻入坑不得不令人深思。網上充斥著關于周智均出席各大活動的報道,同行者不乏貨真價實的政府官員以及商圈人士。嚴格核實、查驗參會者身份的環節失守,任憑自稱高官的假“李逵”忽悠,這也暴露出了部分人員意欲攀關系的私心。
某些領導干部不守紀律、不講規矩,將結識達官顯貴看做升遷要徑,為所謂的高官提供優待謀求不正當利益。一些違背誠信、法治理念的商人亦如此,以錢財之物謀施工便利、審批捷徑,損害健康穩定的市場秩序。試想,如果公正廉潔、按規辦事的“明規則”能夠成為政商通行的基本章程,又豈能出現狐假虎威的周智均?這些提醒我們,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一直在路上”,“態度不能變、決心不能減、尺度不能松”。
公開造假者信息,國家發改委發文打假欺世盜名的“李鬼”;更新百度百科詞條,平臺凈化互聯網信息;起底“鳳凰通訊社”,媒體追蹤不實報道傳播源……條條舉措壓縮冒牌者的造假空間。重要的是,徹底破解周智均們的坑蒙騙局,需讓官場“明規則”立起來、嚴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