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成都互聯網法庭開庭審理了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起訴成都知名網絡大V張某龍名譽侵權糾紛案,案件采用在線庭審的方式,原、被告雙方代理人遠程參加庭審。
案件起因,要從一場“小米電視火了”的網絡熱梗說起。彼時,張某龍是數碼行業的知名博主,他轉發了“火燒小米電視”的產品測評視頻,并配發了相應的文字。小米科技公司認為張某龍的行為侵犯了其名譽權,于是將張某龍及轉發該視頻的眾多網絡大V悉數起訴至法院。
該案當天并未宣判,但關于消費者與商家、網絡大V與互聯網公司的侵權爭議仍將持續。
事件始末轉發“火燒電視”視頻 網絡大V遭起訴名譽侵權
張某龍的身影經?;钴S在網上。作為一個擁有幾十萬粉絲的知名數碼博主,
他的一言一語,都會引來不少“發燒友”的跟評。
2020年6月9日,張某龍在個人微博轉發了一條信息,內容是一段電視燃燒的視頻——在一次拆機測評直播中,網站工作人員一把火“燒”了小米電視,試圖證明小米電視的后殼不阻燃。一時間,“小米電視火了”成為一個網絡熱梗,也引起巨大爭議。
深耕互聯網多年的張某龍,在轉發的同時還說了一句“天極網太會玩了……小米電視輕松點著。”微博引來不少網友調侃。
和張某龍一樣,這段視頻也被其他博主轉發。生產電視的小米科技覺得自己“很受傷”,遭到了商業詆毀,于是委托律師申請了訴前禁令,希望天極網立即刪除這段視頻。
根據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民事裁定書顯示,法院裁定被申請人重慶天機魅客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刪除網站中的視頻和微博上發布的兩篇博文。
風波還未平息。小米公司將轉發這段視頻的數碼博主們,都告上了法庭。
惹禍上身多次發布測評效果分析 小米科技提出100萬元索賠
這是小米科技第一次起訴個人嗎?不是。
據天眼查顯示,在涉及該公司的9000余件案件中,大部分都為民事案件,其中,64.7%的涉案案由為侵害商標權糾紛;民事一審92.2%的涉案類型中,該公司都為原告。
記者注意到,張某龍此前在個人認證微博上,也曾多次發布小米科技相關產品的實際測評效果分析。在其中一期測評視頻中,張某龍采用直播的方式,對該公司發布的一款新手機進行開箱測評。
直播過程中,他把手機搖晃起來,發現會發出“噠噠噠”的聲音,就像在“打快板”一樣,他懷疑是不是產品設計或者品控出現了問題?視頻迅速在網絡傳開。
無疑,這一視頻的快速傳播,也引來了小米公司的關注。
這次庭審前,小米科技提出訴訟請求,希望法院判決張某龍賠償損失100萬元,并連續30日置頂微博道歉。
爭議焦點是詆毀還是客觀轉發?互聯網法庭宣布擇期宣判
庭審過程中,小米科技認為,張某龍作為一個數碼博主,肯定知道測評都會有一個結果,也基本可以確定他完整地觀看了整個視頻,“但是他只是截取部分視頻并轉發,有明顯主觀惡意傾向。”
張某龍的代理人說,拋開網絡大V的身份,張某龍也是小米產品的粉絲,作為消費者,他只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對多家產品發表意見,不存在詆毀和誹謗。
“他是消費者,也是一個知名數碼博主,但(轉發)不是一個正常的消費行為。”小米科技認為,張某龍配的文字,增加了與視頻不一致的內容,并采取暗諷的方式損害了小米公司名譽。因此,小米公司對張某龍一直以來對小米產品的測評、分析等行為,以及他的身份提出了質疑。
經過約兩個小時的庭審,成都互聯網法庭宣布休庭,將擇期宣判。法庭認為,原被告雙方的最后訴訟請求已清楚,合議庭接下來將對該案的事實證據及原被告雙方的辯論意見進行一個綜合評議,宣判時間將另行確定。
成都鐵路運輸第一法院院長張艷秋:
互聯網法庭會確保案件審理的順暢度和公平性
5月25日,成都互聯網法庭第一案庭審結束后,該案審判長、成都鐵路運輸第一法院院長張艷秋告訴記者,目前成都互聯網法庭是中西部地區第一個集中管轄互聯網案件的專業法庭。
張艷秋說,針對網友害怕開庭卡頓,不知道如何進行線上的證據交換及線上庭審等問題,成都互聯網法庭從起訴、立案、分案到調解等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制度保障,“確保整個案件審理的順暢度和公平性,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會因線上線下的差異而打折扣。”
該案合議庭成員、一級法官陳雪蛟告訴記者,互聯網庭審不僅指在線開庭這一方面,它還依托5G、人工智能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自助立案、在線庭審等功能于一體,達到“方便、快捷、高效”,“這同時也對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庭審駕馭能力上,需要我們法官更加專業。”
打官司不用到法院“黑科技”獲專家認可
5月25日,成都互聯網法庭首案公開開庭審理。記者在庭審現場發現,成都互聯網法庭借助互聯網科技,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當事人少跑腿”。
在互聯網審判中,原被告雙方的證據可直接上傳到系統中,法官在庭審過程中操作鼠標即可查閱,還利用語音庭審系統自動生成庭審筆錄。
同時,在支持互聯網開庭的基礎上,5G互聯網法庭還增加了“智能交互終端語音控制燈光、展示屏、投影”等法庭設備。相比現有網速,5G互聯網法庭以10倍以上迅捷網速進行庭審活動,讓線上庭審過程更加順暢高效。
成都理工大學教授劉玲告訴記者,當天在庭審現場感覺到在線開庭與傳統開庭是有很大區別的,“最直觀的就是看到當事人不用到法院來,只要有網絡就可以實現跨越千里的庭審,大大減輕了當事人往來法院的時間和交通成本,科技使訴訟更加便捷。”
封面新聞全程直播了庭審情況,吸引全網超百萬人次云上了解進展和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