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著夏日的陽光,記者來到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金頂鎮高坪村,只見干凈通暢的村間道路兩旁,一棟棟碧瓦白墻的普米族特色民居,掩映在青山綠水中,田間地頭,洋芋、大蒜遍地生長,生機勃勃。
高坪村是個普米族聚居山寨,有628戶2345人。多年來,由于人多地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滯后,村民增收渠道單一,居住條件簡陋。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是當地普米族群眾的夢想。
“以前的高坪村,瓦破屋損,墻倒一片,住房條件特別差。”村民尹中堂說,2016年,蘭坪縣委、縣政府和三峽集團結合各家各戶住房條件實際情況,整合資金,以翻修、新建、擴建的方式,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建設美好家園。
“現在我們的住房條件一點不比城里人差。國家政策這么好,我們要加把勁讓自家發展好。”尹中堂說。如今,村里道路干凈通暢,屋里屋外環境變美,群眾精氣神十足。村里成立了養殖業合作社,家家戶戶還種上了大蒜、附子等,收入比以前大幅提高。
高坪村的滄桑巨變,是蘭坪縣普米山寨在精準扶貧中美麗蝶變的一個縮影。
蘭坪縣普米族群眾大多居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自然條件和氣候十分惡劣,生產難、居住難、行路難等問題交織。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也不能少。”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蘭坪縣委、縣政府立足普米族村寨地形地貌和資源稟賦,在三峽集團支持下,對境內普米族聚居村精準實施群眾素質能力提升、勞務輸出、安居工程(含易地搬遷)、特色產業培育、基礎設施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等6大工程,開展“造血式”幫扶,補短板、強基礎。解決普米族群眾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出行難、就醫難、無穩定增收產業等難題,幫助24000多普米族群眾脫貧致富。
高坪村雞頭刺村民小組村民尹吉妹依靠幫扶,修建了新房,發展起黑山羊養殖,短短幾年,建蓋了新房,小日子像山上的野花香甜芬芳。
“黨的政策好,我們住上好房子,有了新產業,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尹吉妹說,金銀花種植、云嶺山羊和生豬養殖等項目讓普米族群眾的增收門路越來越寬,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初夏,通甸鎮弩弓村層林泛綠。藍天白云下,一條條水泥路蜿蜒在山間,一棟棟民居錯落有致,山林草場牛羊滿山。
弩弓村以前是通甸鎮最邊遠、貧困的普米族聚居山寨,基礎設施薄弱,自然條件差,通往集鎮的土路晴通雨阻,貨物運輸只能靠人背馬馱,群眾生活艱難困苦。
“最難的是出行方面,一旦下雨,外面的車進不來,里面的車出不去。到集鎮趕個集買點東西,來回要花五六個小時,群眾養的牛羊、種的蕓豆因為交通問題,賣不了好價錢。”弩弓村黨支部書記熊芳談起以前的困境,連連嘆息。
蘭坪縣按照弩弓村地形地貌和群眾意愿,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村民小組實施整組搬遷,對就地脫貧的小組,全力實施道路、產業、安居等項目,讓搬出去的有盼頭、留下來的有干勁。
“現在,水泥路連通鄰近村寨,到鎮政府也就40分鐘。”熊芳說,依托便捷的交通條件,普米族群眾的黑山羊、肉驢、黃牛養殖業和龍膽草、蕓豆種植業迅速發展,家家有產業,戶戶有增收,日子越過越紅火。202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從3年前的4000元增長到6000元。
和麗萍夫婦從弩弓村山頭搬遷到易門箐安置點,從不遮風雨的木楞房住進有庭院的平頂房,夫妻倆還在安置點和通甸街上開辦了小賣部,一年收入4萬多元。
“若是在弩弓村,再苦五六年,也住不上這么好的房子。共產黨的好政策,我們普米族幾代人也說不完。”和麗萍說,搬到集鎮,什么都方便,只要人勤奮、肯吃苦、動心思,好日子就在眼前。
在精準扶貧中,蘭坪縣各級黨委、政府持續開展普米族群眾素質提升,讓普米族群眾學習新的脫貧致富技能技術,轉變思想觀念,積極發展核桃、漆樹、中藥材、養蜂等綠色生態產業。曾經千山阻隔的普米族山寨,在精準扶貧的春風中綻放新顏,煥發出勃勃生機,實現了從貧窮封閉到幸福美麗的蝶變。
2019年底,蘭坪縣普米族實現整族脫貧,廣大普米族群眾有新房子住、有穩定增收產業、有干凈水喝,有文體娛樂場所,小孩有學上,吃穿不愁。
沿著3米多寬的水泥路,走進河西鄉大羊村,地上干凈清爽,路旁家家戶戶白墻藍瓦,房前屋后果樹成林,村前山頭牛羊成群。
2019年,國家林草局在離大羊村三四公里的大羊場草甸子上設立了“箐花甸國家濕地公園”,離大羊村七八公里的羅古箐景區成為滇西北著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這個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普米族村子,在精準扶貧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特色產業、旅游業逐步繁榮,曾經飽受貧窮之苦的普米族兒女開辟多元化增收渠道,走上了致富“快車道”。
大羊村黨支部書記趙八春說,大羊村正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做好人居環境提升,加快特色中藥材種植、畜禽養殖業和旅游業,讓大羊村更美麗、更生態、更宜居,讓普米族群眾過上更美麗更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