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時30分,來自佛山的小微企業主陳永強用粵商通APP查看員工健康登記數據。
11時45分,他在粵商通上完成企業年報填寫。
15時整,陳永強與合作商互掃“粵商碼”,快速了解企業信息,建立互信。
17時30分,他打開粵商通“親清粵商”專區,為自己公司成功申領創業補貼。
陳永強“指尖”輕松辦事的一天,是目前廣東超800萬市場主體的寫照。而粵商通超千項涉企服務“掌上辦、免證辦、隨時辦”,也是廣東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更好利企便民的縮影。我省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結出豐碩成果的背后,則是一支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深化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數字鐵軍”。
在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的指導下,數字廣東公司作為廣東數字政府建設運營中心,以擴大應用為導向,加快粵系列移動政務服務平臺的建設推廣,有力支撐全省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和政府高效運轉,助力廣東省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連續三年全國第一。
服務能力
粵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穩居全國前列
近期,《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政務服務“好差評”)調查評估報告(2021)》(下稱《評估報告》)正式發布。作為一份由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委托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編制的權威報告,今年其采用“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全新提法,更加關注政務服務區域通辦、跨省通辦、線上線下融合、省市縣協調聯動等一體化能力建設。
《評估報告》顯示,廣東在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指數評估中連續第三年得分居全國第一,標桿示范地位進一步鞏固。我省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具體如何?用戶最有發言權——
3月16日,來自深圳的張偉堅想開辦一家公司開拓新業務。“通過粵商通,以前需要跑不同地方的設立登記、公章刻制、銀行開戶、員工參保登記等6個環節竟然一次就辦成了,真的很方便!”他說。
4月5日,市民盧東來到廣州天河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換領身份證業務,但發現自助機壞了,于是通過“好差評”系統進行反饋。收到線索的工作人員迅速完成檢修,并致電他詢問業務辦理情況。“沒想到這么快就有回復!”盧東說。
6月19日,畢業生何淇順利找到了工作,準備落戶廣州。“在廣東政務服務網上找到‘應屆高校畢業生接收’事項指南,明確了6項申請材料,還可以關聯電子證照免提交,本以為要辦很久的手續幾下就辦好了。”她說。
這是廣東在《評估報告》在線服務成效度、在線辦理成熟度、服務方式完備度、服務事項覆蓋度、辦事指南準確度五項指數中得分名列前茅的實例。
經過近年來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逐步深入,我省在政務服務辦事流程、線上線下的政務服務、跨地域的政務服務三方面“一體化”程度持續提高。目前,省級部門“零跑動”事項超98%,地市級超92%,縣區級超86%,全省“最多跑一次”事項超98%;同時全力推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跨境通辦”,在全國率先推出泛珠區域“跨省通辦”服務專區,目前16個地市與泛珠九省區實現3644項高頻事項線上線下多渠道跨省通辦。
“政務服務質量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事關人民群眾福祉,我們要充分發揮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主力軍作用,通過腳踏實地的工作,達到以評促建實際效果,為推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數字廣東公司董事長李恒白說。
助力抗疫
廣東持續創新“粵系列”平臺應用,有效助力疫情防控
一體化平臺建設帶動全省政務服務能力躍升,也助力廣東更好應對疫情考驗。去年,廣東第一時間在粵省事上線“疫情防控服務專區”,推出“粵康碼”并率先與國家健康碼實現互認,后又迅速完成粵澳健康碼互轉互認,為我國在國內及與世界各國開展疫情聯防聯控積累了寶貴經驗。
今年,面對全球新冠疫情第三輪高峰來襲,以“粵康碼”為代表的數字政府力量為廣東正面迎擊“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提供有力“武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日前表示,廣東首次在全國建立了“黃碼”制度,通過大數據調取曾去過重點區域人員的行動軌跡,通過手機就能“鎖定”并給予“黃碼”。要求“黃碼”人員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核酸檢測,結合“三天兩檢”“七天三檢”等措施,實現更加精準的防控。
如今,“亮碼”成為群眾日常出行的必備動作。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后,是數以千計的技術保障人員通宵達旦的守護。
5月31日早上8時,粵省事負責人勞學禮照常來到監控大屏前查看產品運行情況,一個數據抬升引起了他的注意:這一天才剛剛開始,但粵康碼訪問量已經超過了平時單日訪問總量。很快,訪問量持續激增,2倍、3倍、5倍……
他馬上匯報并召集團隊成員,這時大家的手機開始響個不停。“有不少用戶反饋手機亮碼緩慢!”“不同平臺亮碼不一致!”……要知道,已成為居民防疫“身份證”和“通行證”的粵康碼,直接影響成百上千萬群眾的日常工作生活,不容有失。
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數字廣東在省政數局的指揮調度下,在一小時內迅速集結超百名技術骨干,成立粵康碼“重點保障團隊”,把4個大會議室改造為1個“臨時重保區”,一邊排查問題,一邊提升負載能力。
原來,由于防疫政策調整,群眾頻繁調用查看粵康碼,導致訪問量持續攀升,峰值超2100萬次/小時,是平常的10倍以上。重保團隊第一時間對網關、服務器、數據鏈路和網絡帶寬進行擴容,使粵康碼在當天恢復亮碼穩定。
暫時穩住了,但如何確保問題不再出現?重保百人團隊開啟“白加黑”工作模式。由于白天亮碼人數太多,無法對系統作出大范圍的調整,只能等到深夜亮碼頻次降低后,團隊才能對網關和架構進行徹底優化。
燈火通明奮戰十幾個晝夜后,粵省事網關每分鐘可承載的訪問量從原來的10萬+提升至100萬+,每天的調用量從原來的10億+提升至100億+。“我們采取24小時輪班制,現在基本都能在1分鐘內解決系統出現的突發問題。”應用運維負責人朱鎮弢說。
目前,粵康碼每日“亮碼”超過1億次,為支持全省疫情防控發揮重要作用。而粵康碼所在的粵省事移動政務服務平臺,也已成為老百姓工作生活中辦事的得力幫手。目前,粵省事已集成原有分散在各部門的1814項服務事項及90種個人電子證照。超過1.3億的實名用戶,動動指尖就可輕松辦理社保、公積金、養老、出入境以及交通出行等服務。
《評估報告》指出,廣東始終堅持政務服務移動化、一體化、精細化的發展方向,針對群眾、企業和公務員群體不同辦事需求,建設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移動平臺,有力推動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提質增效。
涉企服務
上千涉企服務一站式、免證辦、掌上辦,解決企業堵點痛點
針對企業辦事的痛點、堵點、難點,廣東于2019年8月創新上線“粵商通”涉企移動政務服務平臺,整合政府各部門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涉企政務服務“一站式、免證辦”“掌上辦、隨時辦”。
“動動指尖,涉企事項輕松辦理。”廣州市天河區前進辰風白鐵鋪辦事員李晶晶說,“去年,我因疫情被隔離在老家湖北,這打亂了我想辦理個體工商登記的計劃。通過廣東政務服務網,我找到了粵商通這款APP,下載后找到‘開企業’這個主題,試著按照指引,幾步就完成了登記,過程非常順暢。”
她介紹,隨后辦理稅務登記需要獲得經營者授權,在粵商通上,不需要簽字蓋章,也不需要親自前往柜臺。“只需一分鐘,我作為經辦人把授權的鏈接發給老板,他按照指引刷臉就可以完成這項認證,既安全又方便。通過粵商通,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政府很貼心細致,關注到了我們這些個體戶日常面臨的場景,解決了實際問題。”李晶晶說。
“以企業為中心,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滿意率和獲得感,是我們打造粵商通的出發點。”數字廣東公司產品研發部總經理劉亞單說,“穿上企業的‘鞋’,設身處地去思考一家企業在全生命周期環節上的‘痛點’‘堵點’和‘難點’究竟是什么,隨之再去尋求在粵商通上滿足企業這些需求的方法和路徑。”
他舉例,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人才、資金、土地、信息和機會等關鍵要素驅動,粵商通就去幫企業對接“招人才”“籌資金”“找政策”“拓商機”等方面的服務,讓市場要素充分流動起來,助力企業發展。
同時,粵商通不僅圍繞市場主體的全生命周期,集中提供覆蓋各行業的涉企政策和資訊服務;還可以根據企業“畫像”定向推送政策資訊、對接資金渠道;更為每個市場主體打造唯一的“粵商碼”,企業信息由必須攜帶各種材料“多證檢驗”,變為拿出手機“亮碼可見”。
目前,粵商通已為全省商事主體將分散在47個省級部門1184項高頻服務事項、158類涉企常用電子證照,集成到移動端。6月,粵商通注冊用戶超過800萬,意味著廣東超六成市場主體選擇該移動政務服務平臺;日均訪問量超500萬次,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粵商通便利辦事。
業務協同
跨部門、跨層級業務協同,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不僅便民利企,為提升各級政府行政效能,廣東為全省公職人員量身打造統一、安全、高效的協同辦公平臺“粵政易”。通過提供穩定可靠的在線通信、行政辦公、視頻會議等綜合服務,粵政易逐步成為廣東公職人員常態化線上辦公的有力助手,助力推進“整體政府”建設。
在韶關市翁源縣江尾鎮,駐村干部徐婷說:“村兩委干部從不了解、不會用,到現在的人人用、天天用,粵政易給我們基層干部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首先工作溝通更方便,可以隨時找到聯系人發送文件、語音留言,告別了厚厚的通信錄,還節省了電話費。”
工作效率也更高了。她說,現在公文往來不再需要郵寄,而是實現“秒內收發”。無論在村委、家里還是田間地頭,動動手指就能查看、簽閱文件,保證工作安排能以最快的速度傳達到位、落到實處。
同時徐婷表示,“粵政易”還減輕了基層干部填表報數等工作壓力。“疫情期間,我們利用粵政易參加視頻會議,減少了人員聚集,還省下了來回路上時間,把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她補充,粵政易還讓工作安全更有保障;通過隨時隨地獲取一手政務信息,也開拓了大家的工作思路和視野。
而粵政易從上線到被廣泛接受,也經過了不斷迭代。“它的用戶主要是公職人員,有強烈的信息化建設意愿,需求常常多而急,但政務類產品從需求提出到開發上線要經過嚴格審批,如何快速響應做出優質產品?我們團隊通過學習各類政策文件,熟悉政府架構和職能,將自己代入公職人員的工作場景,努力尋求產品設計的最佳方式。”粵政易產品組負責人闕潤業說。
目前,粵政易已基本覆蓋全省五級公職人員,注冊用戶達184.6萬,日活躍用戶數104.3萬,日均發送消息超480萬條,電子公文交換系統累計交換文電、材料768萬余份,平臺累計接入政務應用超700項。通過跨部門、跨層級業務協同,文電辦理用時比以前下降約40%,部門行政效率大幅提升,已成為廣東落實基層減負,以數字化激發行政效能活力,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和載體。
這樣的創新產品和改革舉措還在不斷推出。
6月28日,粵系列平臺再添創新成果——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平臺“粵省心”正式上線。作為廣東數字政府建設最新建設成果,它集成廣東政務服務網、粵省事、粵商通等平臺的群眾訴求入口,為其提供多渠道、全天候貼心服務,將為企業和群眾反映問題建議、促進政府科學決策、推動解決政務服務問題提供快速反映通道。
協調發展
“全省一盤棋”推進協調發展,將打造“廣東數字政府2.0”
對廣東來說,受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影響,各地市數字政府建設不均衡的問題始終是一大挑戰。對此,廣東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全省一盤棋”,支持各地市數字政府建設協同提升,為全國數字政府均衡發展探索實踐。
具體來看,2020年廣東創新建立“省市聯建”模式,省級統籌資源大力支持汕尾、汕頭、湛江等地市數字政府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務應用建設。同時,支持珠三角地區開展改革創新,在廣州市越秀區創建全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示范區。隨著有關改革創新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讓全省各地數字政府建設能力協同提升。
在信息基礎設施和應用水平方面,廣東加大力度支持欠發達地區數字政府建設,省財政統籌安排資金支持部分地市政務云設施和政務外網建設,支持欠發達地市建設政務大數據中心和數據分析平臺。
邁向“十四五”,國家和廣東省規劃綱要均對數字化發展單列篇章,明確深入實施數字中國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廣東在全國率先針對數字政府制定省級專項規劃,其重要性和改革建設決心不言而喻。
接下來,廣東將持續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動省域治理“一網統管”,強化政府運行“一網協同”。我省目標到2025年全面建成“廣東數字政府2.0”,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民生服務,為政府治理現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信息化支撐,努力打造全國數字政府建設標桿。
聚焦
高位推動
廣東堅持系統化思維
高位推動改革建設工作
廣東省委、省政府將數字政府改革列為全省深化改革的重點和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任務,將實施“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作為深入實施數字中國發展戰略的抓手,重點探索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政府治理新模式。
省委深改組會議研究形成改革總體規劃部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領導小組成立,有效統一思想認識,形成改革合力。同時,為確保改革科學穩妥推進,組建數字政府改革專家委員會,聚集國內高水平專家為改革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在此基礎上,編制數字政府總體規劃,在基礎設施、數據共享、服務采購、信息安全等方面出臺系統化的制度規范,搭建起改革制度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
管運分離
廣東堅持管運分離路徑
充分調動企業技術力量
廣東數字政府改革理清政務信息化建設中的角色定位,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行政管理端,在省級成立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統籌協調推進全省政務信息化建設;與省級對應,成立市縣兩級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建立起省市縣三級協同、統一指揮調度的管理機制和建設服務模式,為“全省一盤棋”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奠定了體制基礎。
建設運維端通過引入騰訊、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優勢技術資源,成立數字政府建設運營中心數字廣東公司,具體承擔省級政務云平臺、政務大數據中心、公共支撐平臺建設運維,提供系統管理、應用開發、數據融合、安全機制等專業化綜合服務。通過將企業優勢力量集中起來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調度,形成建設能力的集約效應。
運行機制由采購工程向采購服務轉變,避免政務信息化建設采購周期長等問題。在管運分離的建設模式下,推動政務信息化項目由政府投資分散建設向統一購買服務轉變,既節約資金又能提升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