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四屆進博會上,江北新區大廠街道太陽花殘疾人之家與南京云錦研究所聯合開發設計、由殘障人士手工制作的非遺文創產品引來不少關注的目光。隨著基本生活保障愈發完善,很多殘疾人愿意走出家門、參加工作、融入社會,但也有一部分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現上崗就業。
南京的殘疾人就業面臨哪些問題?如何有效破解制約殘疾人就業難、增收難等瓶頸?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出門不便收入不高部分殘疾人就業意愿不強
盡管當前已有不少殘疾人開始融入社會,但也有一部分處于就業年齡段、且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不愿出門”。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出門不便、收入不高、工作不夠穩定、部分殘疾人個人能力不足,是目前殘疾人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對于一些重度肢體殘疾和智力障礙的殘疾人來說,在家門口的殘疾人之家實現就業是最優選擇之一,既可以走出家門接觸社會,還可以得到康復治療和生活能力訓練,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庭負擔。”大廠街道太陽花殘疾人之家負責人朱軍林介紹,手工藝品加工對于體力要求不高,殘疾人的完成度比較高。
目前,太陽花殘疾人之家一共有40多人從事輔助性就業,平均每人每月能夠實現千余元的收入。今年7月,太陽花殘疾人之家與南京云錦研究所合作加工非遺產品,目前已完成1000多件作品,累計創收近萬元。
“我們目前還停留在代加工階段,要依靠企業訂單,有時候企業對殘疾人能力持懷疑態度,一些項目要堅持下去比較難。有些我們自己設計開發的產品,市場化程度不高,銷路也不是很順暢。”朱軍林表示,針對這一問題,他們正通過與非遺產品合作,提升產品內涵;從代加工向設計、加工、生產、銷售的全鏈條合作轉型,同時通過直播帶貨等手段暢通銷路。
開發新興崗位
幫助殘疾人實現靈活就業
25歲的小章是一位肢體殘疾人,去年經過培訓成為電信居家客服。小章家住南京郊區,父親也是殘疾人。以前,他做過保險銷售等工作,不僅出行不便,還要增加房租等開支。“現在不用出門在家里就能工作,每個月差不多能拿到4000元,還能照顧到父親。”
對于許多出行不便的殘疾人來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產生的直播帶貨、居家電商、云客服等新興崗位,為他們實現就業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市殘疾人就業管理中心負責人褚建介紹,我市正在不斷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解決殘疾人出門不便的問題,市殘聯也在積極開發新興崗位,幫助殘疾人實現靈活就業。
去年以來,我市先后推出“電信客服”“蘇寧推客”“金陵瓷油畫”等多個殘疾人居家就業項目,并為殘疾人重點開展網絡直播技術應用、電信客服、大數據標注等人崗匹配度較高的就業培訓項目。截至今年10月,全市已新增殘疾人實名制就業2810名。
大學生小曹是一名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她一直想創業做專業電商直播團隊。在雨花臺區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中心的支持下,她順利實現夢想并成為一名女主播。
棲霞區建立了全國首家集培訓、就業、運營于一體的殘疾人互聯網營銷師教培基地,以點帶面相互幫扶,有效推動了殘疾人尤其是重度殘疾人實現數字經濟領域更高質量就業。
“一人一策”精準服務 提升殘疾人就業質量
針對殘疾人就業穩定性不強和收入不高的情況,褚建告訴記者,對于高校殘疾畢業生、殘疾婦女,以及具備就業能力的智力、精神、重度肢體殘疾人,市殘聯通過“一人一策”精準服務,提高就業質量。
小郭是聽力和精神雙重殘疾,因為自卑一直沒有參加工作。市殘聯發現了他在數控編程方面的特長,鼓勵他參加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最終獲得全國二等獎。隨后,殘聯幫助他與企業對接,實現了精準就業。如今,小郭已經基本勝任了工作,每月工資有五六千元,人也變得自信起來。
褚建表示,接下來,我市將積極落實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健全覆蓋城鄉各類殘疾人的培訓體系,未來五年時間,每年為不少于2000名殘疾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同時,以開展殘疾人非遺傳承、傳統工藝、電商直播等培訓為突破口,培育更多技能型人才,支持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技能大師建立工作室,促進殘疾人“技能+創業+就業”氛圍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