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的稻田、鮮活的鱸魚、肥美的對蝦……濱海新區北塘街探索以農村要素市場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及內需循環不斷擴大的“北塘模式”,5萬余畝耕地種植水稻6000余畝,年總產達780萬斤;32000余畝連片水面養殖,年產對蝦3500噸,各類魚8000多噸。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3200萬元,較2016年相比,翻了2.5倍多。
北塘街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注重挖掘和招攬各類人才入隊,擬與區人社局對接,合理利用人才政策,組建鄉村振興人才庫,將懂黨建、懂管理、懂技術、懂經驗、懂農情、懂農風的“6懂”人才引入人才庫,現已組建了“土專家”“田秀才”人才庫,將因年紀大離開村“兩委”的老書記、老村長納入鄉村專家庫,擔任種植業、水產養殖業的顧問,并定期開展技能和技術培訓,推行傳幫帶制度,“老支書”幫帶“新徒弟”,將寧車沽600多年的農耕文化經驗代代相傳。
同時,北塘街利用6000余萬元資金完成區域2.8萬畝蝦池清淤改造工程,維修建設閘涵15座、泵站6座,建成振興和金鐘2座橋,修建鄉村農用道路18.69公里,完善配套電力設施5處。推行科技興農戰略,先后引進羅氏沼蝦、澳洲淡水小龍蝦、斑節對蝦、大黃魚、大口黑鱸等養殖新品種;與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各成員單位、天津綜合試驗站、天津水產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實現大口黑鱸孵化本土化,蝦苗標粗本地化,培育北塘養殖人員“造血”能力。國家大宗淡水魚天津示范區和2個國家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項目示范基地在北塘落戶安家。
未來,北塘街將積極推廣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打造寧車沽鄉村旅游項目;科學設計寧車沽“十四五”國土空間規劃和遠景目標;形成北塘碼頭出海游——北塘古鎮歷史游——寧車沽農耕文化休閑游——北塘濕地觀賞游的經典鄉村旅游線路;結合北塘寧車沽實際,探索多村聯合整合集體建設用地統籌規劃和發展的新模式,謀劃推動黨委領導下寧車沽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聯合社組建和運行模式,探索以農村要素市場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及內需循環不斷擴大的新型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目前,該項目已經啟動,北塘街將分步推動,以點帶面展開。第一步擬成立發展集體經濟的聯合社,指導專業經營合作社運行,做好農業種植和漁業養殖“統”的工作,將寧車沽每年魚蝦養殖需要的1.2億多元餌料統一采購,預計減少支出1000多萬元,增加農民收入1000多萬元。北塘街還將打造北塘米鄉新品牌,探索漁產品京津冀一體化融合發展模式,做到統購統銷。成立農村人力資源專業合作社,拓展60+老人就業渠道,探索新時代農村治理新模式,完善寧車沽農民社區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