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南京外國語學校舉行“南外星”發布儀式,會上宣布,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編號為406308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南外星”。
據悉,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由發現者進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認的天體,但以中學校名命名的小行星并不多見。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基金會理事長趙海斌介紹,在太陽系中,地球、火星、木星等大行星都沿著各自的軌道繞日運行。“南外星”就處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按照自己的路線和步伐繞著太陽運行,周而復始。這顆星是2007年4月18日,由紫金山天文臺盱眙天文觀測站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
“這臺通光口徑為1.04米的施密特型望遠鏡,具有大視場、強光力的特點,配上高靈敏度的CCD探測系統,具有快速探測移動天體的能力,是我國目前光學成像巡天領域里探測能力最強的望遠鏡之一。”趙海斌說,“4月18日晚,我們將望遠鏡對準處女座時,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當時它離我們241億公里。后續得到了洛威爾天文臺、卡塔琳娜巡天、萊蒙山巡天計劃、斯特沃德天文臺等的多次觀測證實,并進一步計算出它的精確軌道,符合國際上新小行星獲永久編號所需的條件。因而國際小行星中心于2014年9月給予406308號永久編號,并確認紫金山天文臺擁有該天體的發現命名權。”2020年11月紫金山天文臺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提名將406308號小行星命名為“南外星”,于2021年5月14日正式通過國際批復。
據介紹,“南外星”的軌道偏心率為0.182,軌道傾角為10.608度,軌道半長徑為3.137天文單位,也就是說,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4.61億公里,繞太陽一周需5.56年。“南外星”在軌道上以每日143萬公里的高速奔騰前進,相當于以每秒16.5公里的速度在繞日運行,由于距地球有數億公里,因此從地面上看,它在星空中顯現出緩慢地移動。
南京外國語學校校長鄒正介紹,南外是于1963年創辦的全國首批七所外國語學校之一,這顆編號為406308的小行星里有個“63”,可以說和南外很有緣分。南外在近60年的辦學歷程中,培養了一大批奮斗在國家外交戰線的高級外語外交人才,以及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語言學、文學、藝術等各領域有所建樹的高端領軍人才。
“為了紀念南外一路奮斗的歷程,彰顯學子獻身科學的品質,舒展南外人凝望星空的情愫,我們學校誠摯申請編號‘406308’的小行星冠名為‘南外星’。今天,我們夢圓了!”鄒正說,希望這顆“南外星”,可以指引南外人,更熱愛科學,開闊視野,追求卓越,為國家、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