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出臺《關于做好養老服務領域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大養老服務機構預收服務費用管理,預收的服務費不得超過老人在機構養老服務月收費標準的3-5倍。加強以養老服務為名的非法集資風險排查力度,引導養老服務機構合法合規籌集使用各類資金。鞏固完善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機制,堅決杜絕養老服務機構非法集資的發生,保障老年人財產安全。
相關部門將重點排查養老領域以“大額預付費”“會員卡”“養老地產”“養老公寓”“保險理財”“養老養生”“投資入股”“保健品”“旅游”等名義,向老年人或不特定公眾吸納資金的行為,特別關注承諾保本返利等行為。
《意見》還規范了費用管理。社會力量以出讓方式獲得土地并利用自建或自有設施舉辦的養老機構,為彌補設施建設資金不足,可以通過銷售預付費性質“會員卡”等形式進行營銷,按照包容審慎監管原則,明確限制性條件,采取商業銀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確保資金管理使用安全,預收的服務費不得超過老人在機構養老服務月收費標準的3-5倍。
符合規定條件的養老機構實行預付費,應當在備案時向屬地民政部門提供在商業銀行設立的存管賬戶、與開戶銀行簽訂的存管賬戶資金監管協議,并說明擬發行“會員卡”的種類、數量、數額及用途等內容;屬地民政部門應當將備案信息向屬地處非部門通報,并通過門戶網站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備案事項等信息。
實行預付費的養老機構要與開戶商業銀行簽訂存管賬戶資金監管協議,明確監管范圍、資金管理使用、監管賬戶開立、違約責任、協議終止等事項。養老機構將收取的預付費全部繳入存管賬戶,不得轉入其他賬戶或第三方支付平臺,僅限用于本機構設施建設資金不足,不得用于其他投資,不得用于實行連鎖化、集團化運營的其他關聯養老機構。
已收取預付費的養老機構,應當主動向屬地民政部門報告,符合收取條件的,應在30日內按規定進行備案并設立存管賬戶,并將所收取預付費全部轉入存管賬戶;不符合收取條件的,應制定退款計劃并在有關部門監督下嚴格履行。
養老機構床位費、護理費、伙食費等服務費原則上按月收取;收取醫療備用金等應急保障費用應在與接受服務的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簽訂服務協議中進行明確,不得超過老人在機構養老服務月收費標準的3-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