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村民,積分兌換活動馬上開始!”今年底,關于江門開平市塘口鎮宅群村《建設“道德銀行”推出“積分存折”》一文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開頭描述的熱鬧場景正是塘口村民小組首次“道德銀行”兌換活動的現場。帶頭參加積分活動的73歲老黨員方學忠在全村第一輪考核中位列榜首:“大家一起建設村子,還有禮物送,當然好啦!”
自2020年江門市建設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以來,開平市委、市政府始終以人民為中心,融“五治”于一體,因地制宜,敢于實踐,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子,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駐村法官走街串巷,把村民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志愿樓長活躍在樓宇之間,用愛心凝聚社區人心;雪亮工程有序推進,群眾安全感“看得見”……站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開平市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項目為抓手,全力開創平安開平建設新局面。
開平,這座擁有“碉樓之鄉”美稱的城市,正聚合各方力量,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一座“善治之城”,正在碉樓群中崛起。
法潤人心
矛盾糾紛源頭化解
從今年10月起,開平市人民法院馬岡法庭庭長吳飛燕正式成為紅豐村的駐村法官。每個月,她在村里開展聯絡工作不少于1天,并為村民提供法律咨詢和訴訟引導服務。
法官定點聯系村居,是開平法院為深化訴源治理創新建立的工作機制。開平法院數據顯示,近年基層糾紛案件大幅增長,為了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該院探索在鄉鎮基層推進訴源治理減量工程,將司法定紛止爭、普法宣傳等職能下沉至基層。
30位優秀員額法官在15個村(居)開展駐點工作,借助駐村“第一書記”熟悉當地社情民意、貼近群眾生活的優勢,將司法服務延伸至群眾家門口,為群眾提供及時有效的司法服務。根據雙向聯動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機制,“法官+駐村第一書記”對點聯系平臺將整合村居所在派出所、司法所、駐村律師、人民調解員等力量,建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重點做好群體性糾紛、突發性事件的調處工作。
社會治理,法治先行。開平市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社會治理能力提升,一批圍繞建筑領域、農村、企業等場景推出的多元解紛舉措落地,為基層治理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護‘薪’行動——開平市根治欠薪現場執法行動直播。”今年6月,開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跟隨執法人員直擊勞動保障監察現場執法。
開平是“中國建筑之鄉”,建設行業尤其是房地產發展迅猛,平均每年新增項目超過140個。為了進一步規范建筑領域工資支付行為,建立和諧勞動關系,開平市人社局以保障農民工依時足額獲得工資為出發點,堅持源頭治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標本兼治,推進建筑領域勞資糾紛源頭治理。
多條維權渠道暢通無阻,讓農民工投訴有門、維權有效。在開平市人社局的綜合服務大廳,勞資糾紛處理可以“一窗通辦”,綜合服務辦事“小窗口”實現勞動保障維權“大服務”。除了線下渠道,市民還可以依托全國和廣東省根治欠薪線索反映兩個平臺,及時提供調處欠薪線索。截至2021年11月19日,開平共收到欠薪線索172條,其中涉及工程建設領域欠薪線索88條,辦結率達100%。
“王檢早上好,我想咨詢一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事情。”11月24日,在“檢察服務僑資企業群”微信群,開平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王洪平收到了開平市依利安達電子有限公司高管池勝明的消息。王洪平在線上耐心解答疑問,并轉發了有關法律條文供企業參考。
從2020年5月開始,開平檢察院創新開展檢察長訪民營企業“三長”(民營企業行業協會會長、地方區域商會會長、民營企業董事長)活動,以贈送《民營企業家法律風險與防控指南》、征求意見建議、走訪調研、座談會、法治教育課等形式,幫助民營企業提升防范法律風險和依法維權的能力。截至目前,活動已覆蓋開平78個民營企業、行業協會、地方區域商會,359名民營企業“三長”及其他從業人員參與其中。此外,開平市檢察院去年6月在全省率先掛牌成立“人民檢察院司法調解中心”,累計促成12件輕微刑事案件達成民事和解,實現檢察環節矛盾零激化。
多元自治
“我的家園我作主”
在塘口鎮宅群村,家家戶戶都有一本特別的存折。打開巴掌大小的存折,《積分制管理評價細則》清晰羅列在首頁:積極參與村委會組織的各類培訓,加3分;家庭內外環境整潔、干凈衛生,每季度加5分;在河道內進行網魚、電魚、毒魚等非法行為,扣10分。
從去年9月開始,宅群村借鑒銀行儲蓄理念,建立起“道德銀行”,推出“積分存折”。加分增添動力,扣分警示后進,每戶村民一本“積分存折”,把日常行為轉化為“道德積分”。各村民小組積分管委會按照工作人員收集、積分管委會研究同意、積分變動公示的流程,對村民的月度行為表現進行評分。積分管理實行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激勵機制,村民可以用5至60積分兌換柴米油鹽、日化用品、小家電等日常用品,各村民小組積分管委會也會向季度積分排名前五戶的村民授予“道德文明戶”流動紅旗,讓爭優更有勁頭。
紛繁復雜的村級事務,被標準化、具像化為積分,基層治理從“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社會治理的精細化、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明顯提高。宅群村黨支部書記方曉瑩說,積分管理項目實施一年多以來,宅群村村民過去參會不積極、亂搭亂建、衛生差等難點得到有效疏解,干群關系也更加融洽。“村里事變成了家里事,大家都很樂意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去。”方曉瑩說。
自治是社會治理現代化中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方式,構建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社區治理體系,是畫好基層社會共治同心圓的題中之義。塘口鎮宅群村用一本小小的“存折”激活了村民的凝聚力,而在鄰里關系相對更疏遠的城區,長沙街道正在試行一種“以少數帶多數”的多元共治模式,拆解無物業小區的管理難題。
波叔家住開平市長沙街道南島社區。今年,長沙街道在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將南島社區和梁金山社區作為先行試點,推出了社區“志愿樓長”服務。熱心的波叔成為了第一批“志愿樓長”。
長沙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余肖瑩介紹,和物業服務的小區不同,開放式樓棟的管理不系統、不規范,城區舊樓宇往往存在環境衛生、治安安全等方面的隱患。社區“志愿樓長”項目通過激發社區自治活力,形成政府主導、社區協調、居民參與的治理格局,社區熱心人員可以通過居民自薦、社區面談、試用考核的方式,成為“志愿樓長”。
“志愿樓長”主要承擔處理群眾矛盾糾紛、公共衛生保潔、安全隱患排查、政策法規宣傳等任務。依托“社區樓長網格管理考核”APP,近600名“志愿樓長”可以在手機上完成接收任務、落實任務、積分評優等全過程。波叔說:“點擊領取工作任務,落實后再拍照上傳,很方便。”截至目前,“志愿樓長”累計為居民解決大小問題2100多個,獲贈積分22萬余分,可用于兌換日常用品。
數字賦能
城市大腦織密安全網
“去過湖北以及途經湖北到開平的人員,請到村(社區)做好登記。”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開平各村居網格員走街串巷、細致排查。同一時間,來自基層網格的信息匯聚到開平市綜治聯勤指揮中心,形成大數據,為疫情防控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2019年9月,開平市綜治聯勤指揮中心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在60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決策指揮區、多功能會議區、分駐作戰單元區、設備操作區、大屏顯示區、值班室、接待室等7大功能區域各司其職,肩負起防控違法犯罪、化解矛盾糾紛、排查公共安全隱患、信訪維穩案(事)件應急處置等工作任務。
數據一張網,網格千根線。為了把中心打造成為市(部門)鎮村三級資源整合、信息共享、運轉規范、指揮高效的一體化運作平臺,全市15個鎮(街)在原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的基礎上,升級改造為鎮(街)綜治中心。全市劃分762個網格,配備專(兼)職網格員802名、移動終端設備857部,實現網格服務管理上下貫通。據統計,截至今年12月6日,開平全市新增錄入網格事件176185件,辦結率99.87%。
智治在社會治理中發揮著支撐作用。通過社會治理體系架構、運行機制、工作流程智能化再造,“智治”深度應用體系在“智輔科學決策”“智防風險挑戰”“智助管理服務”方面發揮著強大功能。借著綜治聯勤指揮中心建設的東風,基層網格化和雪亮工程等迅速推進,城市大腦的神經末梢延伸到千家萬戶,織密織牢了村居的安全網。
李亮洪在開平市塘口鎮經營一家雜貨店,三岔路口的位置給店鋪帶來了客流,但也埋下了治安隱患。他回憶,以前放在店門外的桌椅、紙箱,常常過夜就不翼而飛。
兩年前,塘口鎮將“雪亮工程”納入美麗鄉村建設的統一部署和規劃,不斷增加轄區視頻監控的覆蓋率,打造“農村天網”,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塘口鎮委副書記李新明介紹,通過“鎮政府補一點、電信減一點、村民出一點”,村民最低只需99元即可安裝一支監控攝像槍,并通過手機客戶端隨時查看實時監控視頻。
目前塘口鎮已有300多個民宅、商戶、景區等重點位置安裝了450支監控槍,全面覆蓋鎮內17個村(社區),與兩年前只有36個可視監控對比有了極大改善。如今,塘口鎮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李亮洪說:“安裝了攝像頭之后,有不法念頭的人都不敢下手,即使店里有東西丟失,還可以通過7天回放報警找到小偷。”
■社區治理
翠山湖科技園打造“平安企業員工村”
讓外地人找到第二個家
“我在被子里藏了8000元,老婆曬被子之后就不見了!”黃明(化名)夫婦在開平翠山湖科技園工作。去年底,兩人收到了工資8000元,因為數額較大,黃明把現金藏進了被子,想著有空的時候再存進銀行。沒想到,妻子把被子拿到了樓下晾曬,當黃明回到家時,錢已經不翼而飛。
接警后,翠山湖派出所民警立即調取黃明家周邊的視頻監控,迅速鎖定了一名把錢撿走的男子。通過智慧新警務,民警查到了撿錢男子的信息。正當民警準備聯系男子時,派出所值班室就接到了他的電話,稱自己撿到大量現金,希望民警幫忙找回失主。最終,在民警的見證下,拾金不昧的男子將撿到的8000元歸還給黃明。
翠山湖企業員工村,即翠山湖保障性公租房小區,是翠山湖科技園的宜居配套工程之一。這里共建有23幢員工宿舍樓,住戶超過1400戶、約3800人。除了企業員工宿舍,企業員工村還有上百間商鋪,為員工提供餐飲、超市、娛樂、快遞等服務。
隨著進駐翠山湖科技園的企業逐漸增多,入住翠山湖企業員工村的外來流動人口也在增加,給治安管理帶來了不小壓力。近年,翠山湖管委會提出創建“平安企業員工村”,以“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為目標,全方位開展“打防管控”工作,增強群眾安全感,讓企業員工在開平找到第二個家。
“我們在宿舍樓梯口、走廊、停車場等治安復雜地段布設了視頻監控,260多個監控探頭對企業員工村實現24小時監控全覆蓋。”翠山湖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系統與翠山湖派出所、開平市公安局監控系統聯網,可以實現警情圖像快速發現核實、快速反應、快速接處警,為案件偵破提供線索和證據。借鑒物業小區的管理模式,企業員工村還推行一卡通系統,居住在內的員工必須手持通行證,才可進出相應樓棟。
有了安全感,還要有歸屬感。翠山湖管委會以企業員工村黨群服務中心為平臺,開展了一系列貼近企業職工和園區群眾的黨建活動。例如,中秋節舉辦的親子月餅DIY活動,吸引企業職工及其家屬等近100人參加。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大家豐富了業余生活,也提升了對企業員工村的歸屬感。
此外,翠山湖派出所黨支部還牽頭黨建結對企業和單位,成立了32人黨員志愿服務隊。志愿服務隊利用節假日到企業員工村、周邊學校、農村開展志愿服務,如預約辦證、送證上門等,超過100場志愿活動累計服務群眾過萬人。
■便民服務
塘口鎮開發“德鄰匯”APP,鼓勵海內外村民參與公共事務
天涯僑胞“一鍵”比鄰
“年輕的村民大多生活在外地,對村里的情況不了解,認同感和歸屬感很難提升。”塘口鎮強亞村是世界文化遺產——自力村碉樓群的所在地,常住人口只占戶籍人口的20%,還有不少村民身在海外。如何讓平時不在村里生活的村民,對家鄉建設更有參與感,是強亞村黨支部書記方華仰苦惱的問題。
近年,塘口鎮開發了智能化便民平臺“德鄰匯”APP,為村民提供政務辦事、法律咨詢、農產品交易、日常監督、表達訴求等服務。
村民用專屬賬號登錄“德鄰匯”APP,家鄉黨務、政務、村務、財務和“三資”管理等動態信息一目了然,實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身在外地的村民和僑胞,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隨時隨地參與本村公共事務,縱使遠在天涯,也如近在咫尺。
在“我要投票”一欄,《強亞村第八屆村小組組長意向民意調查》《祖宅村村民理事會推選名單》等一批民意調查陸續發布。村民可以參與線上調查,積極發表意見,村委會也能夠對民意有大致的把握,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警處置。
入學證明、關系證明、家庭困難證明……在“我需辦事”一欄,村民可以查詢村委直辦的政務服務手續流程,根據指引帶齊材料,可以在家門口的黨群服務中心辦好事。
“夏天炎熱,建議加強道路兩旁草叢的蚊蟲清殺。”“您好,您的意見已反饋,我們會及時處理。”在“我能互動”一欄,村民可以給村干部留言,及時反饋村里環境衛生整治、鄰里糾紛等情況。在一言一語中,村民參與村中事務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黨群關系也在交流對話中變得更加緊密。
如今,“德鄰匯”APP不僅是村民日常生活的貼心助手,還是村里科學民主決策、探索鄉村治理智能化的利器。它進一步健全了議事決策、民主評議、村務公開、監督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各類村級組織作用,更加有利于整合各類資源、降低運行成本、推進鄉村振興、提升治理實效。
方華仰說:“在互聯網時代,它為密切黨群關系提供了新的空間和載體,為干部與村民、鄉里與鄉外、黨員與群眾架起了‘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