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省政府新聞辦、省工商聯主辦的2021江西民營企業100強暨社會責任報告新聞發布會在南昌召開。
發布會上發布了2021江西民營企業100強、2021江西制造業民營企業100強、2021江西服務業民營企業20強榜單,并介紹了相關工作情況。
營業收入總額 雙胞胎、方大鋼鐵、晶科能源排名前三
從2013年起,省工商聯按照全國工商聯的統一部署,依托全省各級工商聯,每年組織省內上規模民營企業參與調研,并對調研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按照上年度年營業收入進行排序,撰寫分析報告,形成全省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今年有559家上規模民營企業參與調研,從調研數據來看,全省民營企業100強呈現規模攀升、經營穩健、創新有力、勢頭向好的特點。
從規模上看,2020年度,江西民營企業100強入圍門檻達到25.89億元,為近年來的最高值,比2019年度增加4.71億元。營收總額過百億元的企業有17家,比上一年度多3家,其中,雙胞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866.31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居榜首。江西方大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分別以829.23億元和620.21億元的營業收入分別列位第二和第三。特別要說明的是,今年正邦集團有限公司是以其子公司“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義參加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所以排名有變化。
從經營上看,2020年度,江西民營企業100強資產總額為6035.55億元,比2019年5148.55億元增長17.23%。2020年度,民營企業100強稅后凈利潤保持一定的增長,實現稅后凈利潤456.89億元,比2019年361.64億元增長26.34%。
從創新上看,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動自主創新能力有效提升。2020年度,在參與填報數據的432家全省上規模企業中,關鍵技術來源于自主研發與研制的有341家,占參與填報企業的78.94%。
履行社會責任 民企投37.3億元幫扶5645個鄉村
從2019年起,我省連續3年編制和發布《江西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從脫貧攻堅、抗擊疫情、企業誠信、綠色發展、公平運營、責任體系六個方面,總結梳理2020年度我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情況。
脫貧攻堅方面,“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實施以來,民營企業參與規模和程度屢創新高,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國工商聯“萬企幫萬村”臺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省共有4121家民營企業,投入幫扶資金37.3億元,幫扶5645個鄉村,帶動54.2萬名貧困人口增收致富。
抗擊疫情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贛商迅速響應號召,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據不完全統計,積極捐款捐物約6.48億元,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企業誠信方面,2020年,全省民營企業在誠信守法、創新發展、穩定經濟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為江西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調研顯示,92.4%的民營企業把誠信守法列為企業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之一,71.9%的企業建立健全了企業的信用制度。
綠色發展方面,調研顯示,48.7%的企業積極采取節能行動,加強高能耗工藝更新改造,增加環保設施,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設備;42.7%的企業將環保意識融入企業的管理體制中,建立了環保培訓制度。
公平運營方面,調研顯示,86.5%的企業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杜絕價格聯盟,反對商業壟斷等各種損害公平競爭的行為;75.2%的企業能夠尊重友商,不損害競爭對手聲譽。
責任體系方面,調研數據顯示,731家由主要負責人負責企業社會責任工作,56.9%的企業認為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
產業結構穩定 百強中制造業企業連續2年過半
近年來,全省百強民營企業積加強質量品牌建設,提高經營能力、管理水平,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推動企業實現更好發展。從上規模企業調研數據來看,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較大規模的民營企業正在涌現。2020年度,營業收入總額過百億元的企業有17家,比2019年度多了3家;10~50億元的有155家,比2019年度多17家,都有較大的增加。
二是整體盈利能力正在提升。從2013年到2020年度的數據顯示,民營企業100強稅后凈利潤保持一定的增長。2020年度559家上規模調研企業中,凈利潤為5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有102家,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0家。
三是企業的產業結構日趨穩定。從近年來入圍江西民營企業100強企業來看,以制造業為主導,2020年度共有58家制造業企業入圍民營企業100強,與上一年度持平。
四是規范管理水平正在增強。從數據顯示,2020年度,509家實際填報的上規模民營企業中,425家已執行現代企業制度,占比83.50%。401家企業已建立健全法律風險控制體系和預警防范機制,占78.78%。
五是吸納就業能力保持穩定。近年來,我省民營企業100強就業人數呈現穩健增長的態勢。2020年度,江西民營企業100強提供就業崗位38.52萬個,高于2019年度的35.27萬個,為落實“六穩”“六保”政策措施、拉動我省就業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