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9月18日下午,隨著倒計時結束,汕尾品清湖新區正式“上線”。
從2013年汕尾中央商務區啟動建設,到2021年品清湖新區正式拉開帷幕,歷時8年的打造完善,品清湖新區已逐步構建“海洋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文旅金融、開發金融”業態體系,成為集金融中心、科創中心、旅游中心、貿易中心、優質生活中心于一體的功能區。
萬事俱備,東風已來。在此之前,汕尾已經著手做優做強汕尾高新區、大南海石化汕尾基地、海工裝備制造基地、海豐生態科技城、陸河產業轉移工業園和深汕特別合作區拓展區等“萬畝千億”大平臺。
品清湖新區是又一個大平臺,同時可為其他產業平臺和產業板塊提供金融和現代服務業支撐,為“萬畝千億”大平臺輸送金融動力,踐行其“汕尾振興,金融先行”的歷史使命。
增值效益
構建六大平臺三產融合發展
打開汕尾“產業版圖”,從最西邊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拓展區,到最東邊的大南海石化汕尾基地,從南部臨海的海工裝備制造基地,到北部的陸河產業轉移工業園,6大“萬畝千億”平臺成為構建汕尾市沿海經濟帶的主力單元。
6大產業平臺定位分明,分別為:新型電子信息產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精密技術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大石化新材料及新能源和大美麗產業。平臺之間又相互融通,從新能源到生產制造,再到新消費,加之汕尾具有傳統優勢的海洋漁業、綠色生態農業,在海陸豐大地上形成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格局。
這些“萬畝千億”大平臺彰顯高效益,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抓手,助力汕尾近兩年的經濟高速增長。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產業布局基本成形,首期累計完成投資218.38億元,引進了中廣核、明陽智慧、中天科技、天能重工等8家重點企業。今年前三季度,明陽智能等3家建成投產企業實現產值61億元。未來,將加快二期謀劃和建設,推進海上風電“千億級”全鏈條產業鏈進行“補鏈、延鏈、強鏈”,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平臺集聚,打造全國一流的海洋裝備制造園區。推動核能源產業發展,盡快形成產能。
陸河產業轉移工業園已引進企業50多家,包括比亞迪等中國500強企業,維業、安星、華南裝飾等中國建筑裝飾百強企業。2020年園區工業生產總值72億元。園區自開發建設以來,累計產值達429.08億元,創稅約5.5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過2萬個。
強鏈思維
產業集群發展獲得競爭優勢
“鏈式思維”始于本世紀初,2001年聯合國貿發會議《世界投資報告》提出了促進產業聯系政策框架,“產業鏈”遂逐步成為國內熱詞。
大平臺的“鏈式思維”如何體現?一個企業的生產鏈可能有若干相互交織的鏈條及其環節,某個產業的活動會與其他多個產業的活動發生聯系,而一地或者一個大平臺可能包括多元價值鏈、由多個企業組成縱橫交織的產業網絡,獲得產業的地方競爭優勢。
于汕尾而言,最典型的就是海工裝備制造基地。該基地立足汕尾海洋資源優勢,加快構建“3+2+X”先進制造業發展格局,重點打造海上風電裝備產業發展平臺。目前,該基地入園企業共有9家,包括投資風機綜合廠的汕尾明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導管架制造廠的廣東長風新型能源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投資海纜制造廠的南海海纜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塔筒廠的廣東海宇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以及投資建設港口碼頭水工工程的中廣核新能源港口投資(陸豐)有限公司等。至此,汕尾初步建成集技術研發、設備制造、檢測認證、運行維護于一體的海上風電工程裝備制造產業鏈,基本涵蓋產業鏈上、中、下游。
汕尾高新區則結合園區電子信息產業特色及戰略布局,引入電研院汕尾分院等新型創新機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高端創新資源,不但迅速彌補了高新區科創要素不足的短板,同時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有生力量。另外,高新區緊抓產業新生態的發展契機,大力推動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產業與現有產業深度融合,延伸園區產業鏈,形成產業鏈向創新鏈的延伸。
優化配套
硬件軟件齊升助力項目引進
“萬畝千億”大平臺既肩負著推動重量級未來產業的發展重任,也是探索市場化開發運營機制的新載體。
以“萬畝千億”大平臺建設為抓手,汕尾不斷提升產業配套和承載能力,同時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數字政府建設,著力打造一流的市場、政務、法治和社會環境,全面提升各類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在硬件建設上,“萬畝千億”大平臺各有優勢。其中,梅隴鎮海豐首飾產業環保集聚區為海豐規劃深汕特別合作區拓展區的第一個落地項目、省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是集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展示交易、觀光旅游為一體的金銀珠寶首飾產業電鍍集聚基地,已經引入10家企業。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園區的功能配套不斷完善,其產業環保集聚區的功效顯現了出來。“江西一家生產節能電池的企業正在做入駐前的準備工作,最初這家企業考慮的是汕尾市其他縣區,但沒有找到符合企業電鍍需求的大型環保產業園,后經推薦選擇了海豐首飾產業環保集聚區。”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家企業的進駐工作進展很快,員工目前租住在附近辦公,位于深圳的實驗室已經完成前期實驗,我們積極配合企業盡快入駐園區。”
落實“店小二”式服務,憑良好的軟環境吸引企業成了大平臺的共識。12月15日,在廣州舉行的陸河縣招商引資推介會上,廣東中奕環??萍加邢薰究偨浝黻惾赫f:“園區貫徹‘店小二’式服務非常到位,經常上門主動服務,我告訴同事辦理手續的時候,只需帶公章去就行了,園區已經把相關的材料都準備好了。”該項目由汕尾市駐上海招商中心陸河組引進,經縣相關部門多次考察、第三方評估組對項目可行性、經營管理團隊、研發能力進行嚴謹評估,于2021年5月簽約、6月掛牌摘地、9月下旬開工建設,現已完成1#、2#廠房主體鋼構、辦公樓、宿舍樓一層地坪混凝土澆筑。項目計劃明年6月聯動試機、試產,一期達產后,年產值規模在6億元以上。
為了落實“店小二”式服務,汕尾高新區以“六個通辦”為目標,推動各項改革工作落地落實,從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區的高效便捷,到全力推行重點項目“1+5+N”工作機制,優化推動“店小二”式服務,明確提出從管委會主任到辦事員都是企業“服務員”“店小二”,扎扎實實為企業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
【一線觀】
德康威爾:
從“隱形冠軍”到上市后備企業
“萬畝千億”大平臺的助力作用有多強?從海豐生態科技城內的企業廣東德康威爾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德康威爾”)可見一斑。
德康威爾的主營產品為直線電機,根據直線電機行業專業協會中國直驅產業聯盟評估,德康威爾在直線電機細分領域排名國內前三,屬于典型的“隱形冠軍”。
2018年,德康威爾將生產基地從深圳搬到海豐縣生態科技城。到2020年,該公司年營業收入達到1億元,計劃3年內超過8億元。目前,該公司已經入選汕尾17家上市后備企業名單,并參加相關的培訓輔導。值得一提的是,圍繞該公司的主營業務,已經有數家上下游公司布局海豐縣,初步形成產業鏈。
德康威爾廠區內三棟大樓已經投入使用,另有一棟大樓正在加緊建設。德康威爾總經理歐偉輝介紹:“為了滿足生產增長需要,公司提前啟動建設二期2萬平方米廠房,擬于今年四季度完成項目建設,實現投產。”
深耕行業搶占市場,并不斷增資擴產,這證明德康威爾當初來到海豐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談及決定背后的原因,歐偉輝總結道:首先,海豐擁有區位優勢,地處珠三角外溢輻射第一圈,一小時可達大灣區核心城市,同時緊鄰深汕特別合作區,與位于深圳的研發、銷售總部溝通很方便,服務深圳的客戶也很便利。另外,海豐縣生態科技城內有大面積的廠房,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要素保障。
其次,海豐落實汕尾市的產業發展部署,承接廣東省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省革命老區振興、珠三角產業共建等多種政策,給予外來企業很多扶持,助力企業發展。
再者,海豐良好的營商環境也很有吸引力,企業可享受稅收、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政策,而且“四項服務”“店小二服務”等理念為企業提供了便利,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門,從以前的上門辦事,到現在的線上申請、線上審批,最快一天就可以完成。
最后,德康威爾的董事長是海豐人,作為一名從海豐走出去的企業家,他有反哺家鄉的情懷,在海豐建設生產基地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海豐縣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海豐縣按照市委關于謀劃打造“萬畝千億”產業大平臺的要求,大手筆、大氣魄規劃園區產業布局,以生態科技城創建省級高新區為核心,推進可塘、梅隴、公平3個現代化產業集聚區建設,致力打造“萬畝千億”園區。目前,除了德康威爾,還有星際動漫、眾恒機器手、軍凱科技等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落戶生態科技城。
【成績單】
汕尾高新區
從2015年起,汕尾市重點打造發展汕尾高新區紅草園區。自啟動建設以來,園區先后引進信利國際、比亞迪、國信通科技、香雪制藥等63個產業項目,總投資額超400億元,投產后預計每年將創造500多億元產值和30多億元稅收。
園區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157億元,位居全省產業轉移集聚地第1名,初步形成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三大產業集群,成為汕尾市新的經濟增長極和新引擎。
大南海石化汕尾基地
該基地聚焦千億級投資的月亮型大項目,全力打造以新能源為主的國家級電力能源基地,對廣東在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據了解,汕尾目前正在開展大南海石化汕尾基地水資源論證報告、環境影響評價咨詢服務(二次)招標、園區總體規劃編制、產業發展規劃編制等工作。
海工裝備制造基地
該基地已完成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園區入園企業共有9家,包括投資風機綜合廠的汕尾明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導管架制造廠的廣東長風新型能源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投資海纜制造廠的南海海纜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塔筒廠的廣東海宇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以及投資建設港口碼頭水工工程的中廣核新能源港口投資(陸豐)有限公司等。至此,初步建成集技術研發、設備制造、檢測認證、運行維護于一體的海上風電工程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園區項目基本涵蓋了產業鏈上、中、下游。
目前,有意向落戶園區的裝備制造項目達21個,總投資超200億元,涵蓋了從整機集成到核心零部件制造,這將進一步完善汕尾海上風電產業鏈。
海豐生態科技城
該園區以海豐經濟開發區(省級)和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為依托,整合城東北部工業區、金園工業區等土地資源,規劃總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規劃6平方公里依托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平臺重點發展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精密與技術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服裝、珠寶首飾四大產業。
該園區已經累計引進軍鎧防護科技、星際動漫等先進制造業項目63個,已建成投產24個,產值達83.2億元。
陸河產業轉移工業園
該園區依托陸河為全國“中國建筑裝飾之鄉”的品牌優勢,并以比亞迪新能源項目落地為契機,以新能源、建筑裝飾材料、機械設備制造、電子器材為主導產業,著力引進新能源、新型建筑裝飾材料、高科技高產能等方面的企業。
憑借區位優勢和“一站式、保姆式”服務,企業在該園區投資,相對去珠三角可以節省三分之一以上的成本。
去年12月25日,陸河縣產業轉移工業園區通過廣東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評定,定名為汕尾陸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全市繼汕尾高新區之后的第二個省級高新區,實行現行的省級高新區政策。
深汕特別合作區拓展區
深汕特別合作區拓展區瞄準“雙區”高端裝備、數字動漫、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化“‘雙區’研發設計總部+海豐生產基地”的產業協同共建模式,全力打造“雙區”產業轉移重要承接地、拓展區,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塑造產業競爭優勢。
目前,深汕特別合作區拓展區起步區完成征地840畝、建成廠房15棟,引進各類首飾企業160家;創建了梅隴首飾、可塘珠寶和生態科技城合利3個電商基地,成為傳統特色產業育新機、促轉型的新亮點。與此同時,現代農業和商貿旅游業均蓬勃發展,著力于產業興縣、項目牽引,海豐縣綜合實力不斷邁上新的臺階,也為汕尾經濟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