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子是一切植物的根源,種子的好壞關系到農民一年的收成。在“中國蔬菜之鄉”安徽和縣,就有一個專門收集整理、創制新種質資源的蔬菜育種研發中心。一粒優質的蔬菜種子在這里是如何“養成”的?日前,記者走進和縣皖江蔬菜產業技術研究院一探究竟。
“我們從全國各地收集蔬菜種子,經過專業處理后進入種質資源庫。”在皖江蔬菜產業技術研究院最核心的“種質基因庫”(又叫“種子庫”),各種種子被分裝在無數容器中,上面明確標注著它們的“身份編碼”。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研究員汪承剛告訴記者,三個巨大的冰柜里儲存有2000多份種子,主要品種有烏菜、小白菜、辣椒、甜瓜、蘿卜等蔬菜品種,其中烏菜就有全國各地900多份種子入庫,堪稱全國之最。研發中心從材料的基因組開始研究,到利用常規育種和分子育種手段結合,創制優異育種材料,進行蔬菜高端新品種的選育。目前該中心已累計培育烏菜、小白菜新品種30余個。
在種質資源庫隔壁的房間里,存放有數十袋薄皮甜瓜的種子。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教授袁凌云告訴記者,這是剛從全國各地采集來的甜瓜種子。如何進行蔬菜遺傳育種?袁凌云給作記者詳細講解:“第一步,從口感、形狀、顏色等要素入手,篩選不同地域的種子播種,配制不同的雜交組合,并進行人工授粉,待開花結果后得到雜交種子;第二步,在生化實驗室,對第一步收獲的雜交種子進行營養物質、基因分離、抗病測試,并通過人工進行光照周期調整和溫度調整,培育出不同季節下具有耐熱性、耐寒性等特性的蔬菜品種;第三步,對實驗室里快速純合的種子再育苗、播種,觀察果實的形狀、口感、耐熱、耐寒等性能。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實驗。”
袁凌云強調,授粉是育種的關鍵。為保證種子的純度,必須用尖頭鑷子小心翼翼地進行人工撥蕾授粉,授粉后用羊皮紙袋套住花蕾。“培育一個新品種,一般需要三年甚至更長時間。做蔬菜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必須耐得住寂寞。”袁凌云說。
烏菜1、烏菜2、矮腳黃1、矮腳黃2……在距離皖江蔬菜產業技術研究院幾公里的和縣蔬菜科技示范園,40余種烏菜、矮腳黃翠綠喜人,一派生機。這里是雜交種子在實驗室里純合提壯后的試驗田。記者注意到,在一片青菜地,有一株矮腳黃的“腳”卻比其他的長很多。汪承剛說,這是他們正在研發的高“腳”青菜新品種,為以后機器采摘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