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鞋“咬人”闖禍,李寧走上風口浪尖。
“第一局打的時候鞋前面不知道怎么開了,有個像鋼絲還是線一樣的東西把我的腳劃開了。”在近日的全運會比賽中,羽毛球運動員陳雨菲因穿著李寧羽毛球鞋導致右腳大腳趾被劃傷。對此,李寧表示,進一步跟進傷勢和情況。但直到目前,李寧依然沒能給出一個詳細的解釋。
事件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一方面在于運動員身上的裝備出了問題,比賽掉鏈子,無異于“神助攻”變成“豬隊友”。另一方面也在于,艱難新生的李寧,乘著國貨崛起的風,卻在質量上干了傷人感情的事。
有人在崩塌,有人在重塑。過去幾年,伴隨著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崛起與消費觀念的改變,洋品牌祛魅,躺贏的局面成為歷史。以李寧回歸為起點,以安踏線上銷量首超耐克、阿迪為高光時刻,又以鴻星爾克迸發的國貨之光,浮浮沉沉的幾年后,國產運動品牌陸續新生。
天時地利人和。市場機遇、民族情緒、品牌崛起,各種力量交織恰到好處。消費升級的大潮之下,國產運動品牌隨之升級,高質量和高性價比成為新標簽。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李寧產品這次翻車,被輿論形容為遇上了“技術危機”,甚至有人說品牌急需補上產品課。
而不少媒體在相關報道中,都將李寧這次翻車與重營銷輕研發聯系起來。今年8月,李寧公布了上半年財報。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都實現了井噴式增長。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李寧的研發及產品開發開支占比從未超過3%。
雖然任何品牌都難免有瑕疵,但嚴把質量關是把風險系數降至最低,把安全系數無限提高。對于日漸走紅的國產運動品牌而言,這才是出圈后真正的考驗。
質量是品牌的安身立命之本,一時的崛起,不是真正的崛起。長紅的密碼在于良性循環,營銷重要,但不能只靠營銷。原創設計、技術創新、質量把控、品牌營銷環環相扣,任何一環出了問題都容易翻車。在這之間,生產廠家、經銷商、品牌商,任何一方或許都無法置身事外。
陳雨菲的鞋劃出了一道口子,從這個口子里,更多問題應該被重新審視。業績上漲之外,國產運動品牌在“國貨替代”的熱潮里,時而也走上了問題重重的老路。
炒鞋,便是其中之一。社交媒體發酵,各路資本跟風,讓部分限量產品有了溢價的空間,于是以李寧、安踏為代表的國產鞋一度遭遇爆炒,在消費者眼里演變為一場場錯付的鬧劇。
正如新華社點名,誠信經營童叟無欺始終是企業應當遵循的發展正道,借機偷奸?;用晒镇_終究只會害人害己。勝利來之不易,更要珍惜自己的羽毛。無論是質量還是誠信經營,都是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