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兩區”建設一年來,北京金融領域102項任務已落地85項,完成率83%;落地68家中外金融機構,其中17家是外資金融機構。這是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穎在今天舉行的北京“兩區”建設一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的。
一年來,落地北京的17家外資金融機構中,有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貨幣經紀公司、持牌支付公司,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全國第5家資產管理公司,全國第二家個人征信機構等等。
北京創設了一批創新性金融市場平臺。設立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平臺、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北京綠色交易所等金融市場平臺,打造全國首個基于互聯網的涉企信用信息征信平臺——京津冀征信鏈,積極探索私募股權、大數據、自愿碳減排等交易模式,為全球創新要素流動提供新型功能載體。
此外,北京推出一批首創性跨境金融服務和產品??鐕颈就鈳乓惑w化資金池試點、本外幣賬戶合一試點等政策率先在京“破冰”;外債便利化改革試點額度提高至1000萬美元,QDLP額度增至100億美元,均為全國最高;率先落地對外承包工程類優質誠信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便利化試點;實施貿易外匯和資本項目收支便利化試點,業務金額突破770億美元;探索開展跨境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工商銀行發行全國首單綠色汽車分期資產支持證券,獲得境內外投資人踴躍認購。
北京形成了一批引領性金融科技項目。北京版“監管沙盒”累計發布3批22個項目;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首批23個項目已經啟動。圍繞冬奧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開展數字人民幣全場景應用試點,對數字人民幣使用開展了最廣泛最深度的壓力測試。聚焦強化金融科技基礎力量,國家金融科技檢測認證中心和國家金融標準化研究院在京成立,已經具備了創制和輸出引領國際的金融科技標準的基本能力。
北京實施了一批示范性金融業營商環境政策。北京金融法院掛牌成立,高起點、高標準發揮金融審判職能作用,為首都金融改革創新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實施國際證券期貨類執業資格認可機制,境外證券期貨專業人才在京從業可施行特別程序,豁免法律以外的其他考試,大大提升了高端境外金融人才在京從業便利度。進一步深化金融業“證照分離”改革試點,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質效。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在綠色金融領域走在全國前列: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規模居全國首位;碳市場各類碳排放權產品成交均價穩居全國第一;節能環保領域上市公司數量占比超過10%。當前,北京市把綠色金融作為“兩區”建設全產業鏈開放四個重點領域之一,正在推進以下幾方面創新,加快綠色金融促進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進程。
王穎強調,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標志著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邁出關鍵一步,是首都金融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今后,北京將積極為北京證券交易所后續建設發展做好服務保障,并以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為契機,立足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定位,以首善標準創造更多制度性創新成果,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在全國金融業更高水平開放中立標桿、做示范。(完)【編輯:朱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