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中衛9月23日電 題:生物礦化固沙技術在中國首次應用
中新網記者 于晶
9月23日,中新網記者探訪烏海至瑪沁公路(寧夏境內)青銅峽至中衛段(簡稱“烏瑪公路”),穿越沙漠腹地沿線,感受生物礦化固沙的試驗效果。
據了解,烏瑪公路青銅峽至中衛段穿越騰格里沙漠東南緣腹地18公里,是國內首條穿越騰格里沙漠腹地的高等級公路。為確保正常通行,沙害治理尤為重要。為此,寧夏公路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與東南大學聯合承擔了一項科研項目——生物礦化防沙固沙的關鍵技術與高速公路應用示范(簡稱“生物礦化”),這項技術能把沙子牢牢固定下來。
生物礦化過程主要是通過培養菌種拌生脲酶,并利用生物脲酶通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生成無機碳酸鈣,碳酸鈣作為一種膠凝材料,可以將沙粒膠結凝固在一起,但又不會像水泥那么硬,還能增加沙漠持水能力,有利于植物生長,改善生態,且不會對自然環境產生二次污染。
當天,中新網記者在烏瑪公路附近見到一塊試驗沙地,在幾株植物旁邊,撥開覆蓋的沙子,露出石頭樣的表皮,工作人員撿起幾塊向記者展示,“這是生物礦化后形成的礦化層,有0.5厘米至1厘米的厚度,能明顯看到其中間的孔隙是通的,這有利于水的下滲,同時也能起到保水作用?!?/p>
“沿著沙脊線一路往西南方向行進,眼前的柵欄、網格等構成的就是“六帶一體”防護體系?!惫ぷ魅藛T介紹,騰格里沙漠主導移動方向是從西到東,設計團隊便在距離高速公路250米開外的迎風側從外到內,間隔25米,設置了3道2米高的綠色前沿阻沙柵欄,緊接著設置了藍色高立式大網格沙障,再依次是低立式尼龍網沙障、草方格、灌木林帶和卵石壓覆帶。相對應的,在距離公路150米開外的背風側也是如此設置。
經過兩年的時間檢驗,“六帶一體”防護體系確實起到了防沙固沙的作用。記者看到,沙子每經過一層沙障,數量便會隨之遞減,到達灌木林帶和草方格的沙子越來越少,綠色植物越來越多,生長情況良好。據工作人員透露,從去年8月開始,項目組在流沙嚴重的走廊區內實施了5萬平方米的生物礦化固沙作業,從現場的實地情況以及無人機測量的高程對比數據來看,該生物礦化固沙區的地形高程與一年前的情況基本沒有變化,生物礦化固沙克服了草方格或低立式沙障被流沙掩埋失效的不足和缺陷。
除此之外,生物礦化固沙技術也是首次應用到中國沙漠防沙治沙工程實踐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生物礦化固沙區的植物成活率達60%,生物礦化與原生植物相當于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更容易起到防沙固沙的效果,如此一來,打造新的沙漠生態走廊,讓沙漠變綠洲也不是不可能。(完)【編輯: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