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科技打破“資源魔咒” 百億煤城蹚出縣域創新特色路徑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理論叫“資源魔咒”,又被稱作“富足的矛盾”。經濟學家將其歸結為,對某種相對豐富資源的過分依賴。但鄒城不一樣,在這里采訪,記者發現,他們未雨綢繆,早已以煤炭為源頭,延伸產業鏈,衍生出來的眾多新興產業枝繁葉茂,甚至成為主導產業。
9月8日,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山東賽區)生物醫藥、綠色低碳專場現場晉級活動在地處山東省西南部的小城鄒城啟動。來自山東省內外的參賽隊伍“亮實力、拼技藝”,一比高下。承辦大賽,讓鄒城擦亮了城市招牌,吸引了大量外地創業者涌入,為產業注入了活力。
長期以來,鄒城有兩大招牌名聲在外:一張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里是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孟子故里;另一張是“全國百強縣”。機器人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綠色化工產業構成了當地主導產業。
如果說機器人產業的崛起見證了鄒城“無中生有”的運作能力,那么,后四大產業都與其資源稟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鄒城煤炭地質總儲量高達41億噸,約占煤炭大省山東省已探明儲量的17.22%。
在煤炭“黃金十年”里,鄒城長期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然而,當資源型經濟發展至新常態背景下,鄒城經濟卻一枝獨秀。為什么?
科技日報記者深入調研后發現,作為全國首批52個創新型縣(市)之一,鄒城內挖潛力,外引資源,獨辟蹊徑,走出了一條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縣域創新發展的特色路徑。
給傳統產業裝上“新引擎”
在鄒城調研,煤炭產業勢必是首選,而山東能源兗州煤業(以下簡稱兗州煤業)是必須考察的一個點——不僅因為其大,更因為其強。
地面一鍵啟動,井下有人巡視,無人值守,這是兗州煤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呈現的場景。在其背后,是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融合”的深度應用。記者了解到,不僅僅在采煤層面,這里掘進、機電、選煤、運輸等八個專業都在摸索智能化,以實現減人、增效雙重目的。
在兗州煤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理念早已落實在實際行動上。
他們研發了世界第一套兩柱掩護式綜采放頂煤液壓支架,向德國有償輸出核心技術設備,實現了中國煤炭行業歷史性突破;他們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炭間接液化技術,建成全國首個百萬噸級煤制油示范工程,“日處理3000噸煤大型高效水煤漿氣化過程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可以說,兗州煤業之所以躋身“世界500強”,有眾多核心技術加持的“科技引擎”居功至偉。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理論叫“資源魔咒”,又被稱作“富足的矛盾”,指的是一些地區擁有大量某種不可再生資源卻反而落入工業化落后、產業單一、難以轉型的窘境。經濟學家將其歸結為,對某種相對豐富資源的過分依賴。
但鄒城不一樣。在這里采訪,記者發現,他們未雨綢繆,早已以煤炭為源頭,延伸產業鏈,衍生出來的眾多新興產業枝繁葉茂,甚至成為主導產業。
對于山東榮信集團管理層來說,喊出“再造一個百億榮信”有著充足的底氣。
將一塊煤炭采出來之后,如何提升其附加值?答案是延伸產業鏈;或者說沿著產業鏈打造創新鏈,倒逼傳統產業升值。
在榮信集團,記者看到,這家擁有“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等諸多國家級榮譽的企業已形成煤氣制甲醇、甲醇制甲醛、焦油加氫、苯加氫、氫能綜合利用、余熱余壓發電等高附加值產品鏈條,產出了幾十種高端高附加值產品,開辟了煤基化工融入石油化工的區域先河。
誰說煤炭產業就是“傻大黑粗”?兗州煤業、榮信集團等鄒城企業用行動證明了“傳統產業可以出朝陽企業”的道理。
在差異化競爭中找到主賽道
“經過調整,一個新產品工藝終于小試成功,質量超預期,過程更環?!兄x溯源綠化院的支持?!?/p>
編輯這一條朋友圈信息時,鄒城和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培剛算是現身說法。之前,他的企業受“三廢”困擾十幾年,但山東省溯源綠色化工研究院(以下簡稱綠化院)院長周倜和總工程師周興波用了關鍵一招——調整了和實生物的生產工藝,讓后者輕松實現零排放,大幅提升競爭力。
為蘇培剛解決難題的綠化院,既非公辦也非純民辦,而是政府支持下,由山東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自有技術研發機構。
其看點在于“民辦公助”——既可以開展產業共性技術研發,還可以跟企業、科研機構開展合作,沒有事業單位體制、編制的束縛限制,又不像企業以盈利為目的,讓人才有更廣闊的施展空間,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肮眲t意味著政府有支持,但也有量化考核。
作為縣級市,鄒城一沒有高校二不靠沿海,如何吸引人才?答案是搭建平臺。
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這幾年,沿著“平臺經濟”的思路,鄒城搭建的重量級平臺不少,除了以綠化院為代表的新型研發平臺,其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特色產業基地等都干得風生水起。
本文開頭提到的機器人產業園便是典型案例。
鄒城連接承辦了六屆國家級機器人大賽,沉淀下來的不僅僅是激活本地產業的存量,更將優質項目留下來,跟上資金,跟上政策,做鏈條,做集群,最終將鄒城機器人產業的大牌子立了起來。
在此背景下,深圳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比特航空)也被吸引到鄒城落了地。
作為國內工業級別無人機行業翹楚,在“全國文明村”后八村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里,科比特航空現代化的無人機生產線隱藏其中。該公司山東分公司副總李林海向科技日報記者坦陳,“我們將全套生產線落地這里,就是打造一個基地,面向華北,面向國內,甚至面向美、日、俄等國家輻射?!?/p>
鄒城的無中生有的機器人產業制造能力,打造創新型城市目標,地理位置等都是科比特管理層看中的,一組數據證明了他們的判斷:去年,他們用十個人的團隊實現了五千萬產值。
小城市擁有國際化大視野
如果要考察中國的食用菌產業,那鄒城絕對是“重中之重”,因為這里“年產鮮菇35萬噸,產值33億元”的規模,“全國食用菌生產示范市”“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示范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眾多亮閃閃的國字頭招牌。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對此評價為:“鄒城應該說是中國食用菌行業的排頭兵,引領了中國食用菌產業?!?/p>
很多人不知道,鄒城食用菌產業源于對煤炭塌陷地的治理。
從一個好點子開始,星星之火,燎原了整個城市。如今,這個創新型城市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支持、項目爭取,培育了友泓、友碩、恒信等多家食用菌產業龍頭企業,不斷延長產業鏈條。
鄒城食用菌產業的壯大,離不開自身努力,更離不開產學研合作。一方面是產研院、新型研發機構、農科驛站的建立,打通了食用菌產業痛點;另一方面,李玉院士等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攜新技術、大項目落地,打通了成果轉化鏈條。
山東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便是青島科技大學山東化工研究院的成果轉化基地。前者的總經理周倜更是被鄒城方面從化研院引入,而周倜又將代表行業發展方向的“全水相合成疊氮化鈉技術”引入到鄒城落地,最終發展為一個高新技術企業。
“引人才—做項目—建企業—成產業”,深諳產學研運作之道的鄒城決策者不囿于魯西南這片區域之地,而是將眼光放遠,在省內外、國內外的科技資源對接與互動中推動著整個城市的產業飛躍。
實力強,底氣足,路子對,干勁大,建成創新型城市已為期不遠。【編輯: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