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山9月24日電 題:又到螃蟹“出圈”時:探訪“天下第一蟹城”巴城
作者 唐娟 徐珊珊
秋風起,蟹腳癢。又到了螃蟹“橫行霸道”的季節。兩節來臨,螃蟹價格水漲船高,人們對于“吃蟹”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一邊是中秋節滿屏“吃螃蟹了嗎?”螃蟹唱主角,地位直逼“老大哥”月餅。一邊是電商平臺迎來交易高峰,蟹農、養殖戶、商家賺得盆滿缽滿。
航拍江蘇昆山巴城。巴城鎮人民政府供圖螃蟹究竟是如何橫著“出圈”,霸屏全網,帶火“蟹經濟”的?近日,記者走進昆山巴城,探訪陽澄湖大閘蟹致富經背后的故事。
巴城鎮地處陽澄湖東湖,因水質清、水草茂、蟲食足,盛產的大閘蟹肉質鮮美、黃腴充實,素有“天下第一蟹城”美譽。
記者在巴城鎮新開河看到,規劃齊整的高標準池塘,優良的水質引來白鷗成群起舞,統一風格的兩層蟹塘看護小樓。在這里,不僅可以一覽全局,還兼具了倉儲、休息等功能,是日夜看守的蟹農的舒心小屋。
新開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沈海明介紹,新開河是巴城最早養殖螃蟹的村?,F在的蟹塘以陽澄湖天然生態環境為藍本,以生態蝦蟹養殖為主要內容,全面提升了陽澄湖水域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和大閘蟹養殖生產空間。
目前,巴城鎮將新開河村納入昆山市陽澄湖大閘蟹產業園規劃,全村標準化養殖池塘1200多畝,大閘蟹養殖戶59戶,經營戶150多戶。
圖為蘇州陽澄湖。巴城鎮人民政府供圖“鄉村振興的根本落腳點就是富民增收,村里將繼續做強蟹經濟。正著手大閘蟹深加工產業,當地老百姓除了養蟹,還能到這些企業工作,如出蟹粉,老百姓月收入可以增加一萬?!鄙蚝C髡f。
可以說,精心養成的“健康蟹”,“爬”出了一條扎實的富民路。
借助生態高效養殖,通過開展大閘蟹開捕節、蟹文化旅游節等活動每年吸引200多萬人次來巴城品蟹觀光,目前,巴城大閘蟹年全產業鏈產值近40億元,創凈收益超6億元。
養好蟹不易,螃蟹很金貴,對生長的“水晶宮”要求很高。要經常換水,活水,水質好,蟹才能生長好。尤其夏天,水草密了,影響大閘蟹活動空間,要及時割除,少了,無法遮陰,要補種。
蟹農林木興從事陽澄湖大閘蟹養殖30多年,現在兒子林海也養蟹。林木興表示,今年氣候適宜大閘蟹生長,蟹塊頭品質都有所提升,自己承包了10畝,畝產量300斤左右,現在正處于最后一次脫殼階段。
談起這么多年來養蟹的變化,他說,“原來養蟹的環境很差,現在進行了大閘蟹產業園改造,住進了小洋樓(蟹塘看護房),下面一層倉庫,放飼料、農具、螃蟹養護的電子設備等,樓上是睡覺休息區。我們老百姓生活環境好了,螃蟹生活環境也好了?!?/p>
為養出“健康蟹”,巴城以“苗種”為起點,規劃總面積3萬畝的昆山市陽澄湖大閘蟹產業園,完全模擬陽澄湖區域生態環境,最大限度確保大閘蟹純正的“陽澄湖血統”,打造理想的“水晶宮”。
在此基礎上,當地還研發一套涵蓋產品質量規范、日常信用管理等93項細則的“地產大閘蟹生產信用監管平臺”,真正意義上實現大閘蟹整個生長周期的數據溯源。
為讓標準化池塘在運行過程中達到環保效益與養殖收入雙豐收,巴城綜合運用物理、生物等處理技術進行尾水凈化三級處理,實現水體循環利用、達標排放。
同時,巴城在水源地、養殖池塘、凈化區設置水質監測點位,堅持“資源保護”與“產業發展”兩手抓,在守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讓“蟹經濟”這座“金山銀山”壘得更高。
生態好了,鄉村更美了,巴城結合“蟹經濟”打造農文旅融合新名片,“大閘蟹+”的全域旅游體驗讓游客們在巴城經歷一場難忘體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