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賦能冬奧會,5G毫米波要來了?
中新社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 劉育英)即將舉行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上,5G毫米波將一展身手。在已經到來的5G下半場,5G毫米波蓄勢待發。
在23日舉行的第二屆5G毫米波高峰論壇上,中興通訊RAN產品副總經理劉爽介紹,毫米波的頻段波長在毫米級別,對應的頻譜在30GHz到300GHz之間,一般把24GHz以上都叫做毫米波的頻譜。
全球部署5G的頻譜有兩個選擇:6GHz以下的中頻段和高頻段的毫米波。
中國目前在6GHz以下部署5G,但也在積極擁抱毫米波。北京2022年冬奧會上,5G毫米波將示范應用于運動員競技體驗、5G混合現實智慧雪場、8K視頻傳輸、5G全視角賽事服務和自由視角賽事直播等場景,全面賦能冬奧會。
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大中華區總裁斯寒介紹,從亞太區域及全球來看,26GHz是被部署和發放牌照最多、最熱門的毫米波頻段,美國等國家部署的37-40GHz也是熱門頻段。
5G毫米波具有多個突出優勢,頻率寬帶容量大、易與波束賦形等結合,時延極低,這些優勢有利于工業互聯網、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云游戲、實時計算等行業的發展。
高通中國區研發負責人徐晧介紹,5G毫米波適用于熱點覆蓋。企業內部、場館內外部、交通樞紐、工業物聯網等場景,都需要網絡大容量,需要用毫米波。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聞庫表示,6G太赫茲的使用不可能直接越過5G毫米波的使用經驗,只有做好5G才能有6G。
斯寒說,毫米波頻譜的發放將會是5G發展路途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對于廣大亞太區域和全球市場來說,很多政府都希望5G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的進一步數字化。
目前,國際標準組織3GPP已完成5G毫米波24.25-27.5GHz頻段的標準化。
聞庫介紹,中國在積極推動5G毫米波發展,逐步打造5G毫米波融入千行百業的外部條件。2017年,工信部批復4.8-5.0GHz、24.75-27.5GHz和37-42.5GHz頻段用于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MTNet試驗室以及北京懷柔、順義的5G技術試驗外場進行試驗。
中國的IMT-2020(5G)推進組開展了毫米波基站、芯片和終端的性能測試,計劃在200MHz載波帶寬配置下重點開展互操作測試,以及SA(獨立組網)模式下毫米波與Sub-6GHz的協同組網測試。
但5G毫米波仍面臨諸多挑戰。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所長丁海煜認為,5G毫米波面臨的挑戰,一是網絡性能不夠成熟;二是成本不夠低;三是網業協同不夠深;四是端到端的標準化不夠快。
應對產業化挑戰,10部門7月份發布《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組織開展5G毫米波基站研發和端到端測試,加快技術和產品成熟,奠定5G毫米波商用的產業基礎。
在成本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加快輕量化5G芯片模組和毫米波器件的研發及產業化,進一步提升終端模組性價比,滿足行業應用個性化需求,提升產業基礎支撐能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無線電研究中心無線電資源研究部主任劉琪認為,在5G毫米波需求側,垂直行業存在對5G毫米波的需求,但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推動5G毫米波設備和垂直行業的標準相結合,滿足行業的需求。(完)【編輯: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