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周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18日在京表示,中國快速發展帶來世界格局變化,而中國繼續發展,世界才能進入到一個新的和平穩定的格局。他強調,相較于其他“追趕者”,中國經濟發展有兩大優勢。
林毅夫是在京東物流當日主辦的2021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說這番話的。他表示,第一個優勢體現在傳統產業上,中國有后來者優勢。
林毅夫指出,在傳統產業上中國相較德國、日本、韓國、瑞士等國家還有差距,還可以利用引進消化吸收作為再創新的來源。
他分析說,2019年,中國按照購買力計算的人均GDP是美國的22.6%,相當于德國在1946年跟美國的差距水平,日本在1956年跟美國的差距水平,韓國在1985年的時候跟美國的差距水平。
而德國、日本、韓國的發展顯示,他們都利用了跟美國差距所給予的后來者優勢。其中,德國從1946年到1962年實現了平均每年9.4%的增長,日本從1956年到1972年實現了每年9.6%的增長,韓國從1985年到2001年實現了每年9%的增長。
林毅夫強調,德國從1946年到1962年平均每年的人口增長率是0.8%,其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的增長是8.6%;日本從1956年到1972年平均每年的人口增長是1%,其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平均每年是8.6%;韓國從1985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的人口增長是0.9%,其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的增長是8.1個百分點。
林毅夫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現在即使面臨人口老齡化,“但從德國、日本和韓國的經驗來看,我們在2035年之前靠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每年應該還有8%增長的可能性”。
中國第二個優勢是德國、日本和韓國在追趕美國的時候所沒有的,那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為特征的新經濟。
林毅夫指出,新經濟中的產品技術研發周期特別短,投入主要是以人力資本為主,而中國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有世界最豐富的人力資本,并且中國也有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再加上中國有全世界供應鏈最完整的實體經濟。在這種狀況下,中國在新經濟上是具有換道超車的優勢。
林毅夫強調,在后來者優勢跟換道超車優勢之下,他相信中國應該在2035年之前有平均每年8%增長的潛力。
不過林毅夫也指出,8%指的是潛力而不是實際增速。因為中國未來要在發展中實現雙碳目標,還要解決共同富裕等問題。但即便如此,中國在2035年之前,平均每年可以達到6%左右的增長。如果能達到這樣的增長速度,到2025年前后,中國的人均GDP就可以達到14535美元,變成高收入國家。(完)【編輯: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