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 杜燕 陳杭)中國農業保險工作逐步發展,已成為全球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2021年1月至9月,中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843.47億元,同比增長18.79%;提供風險保障4.02萬億元,同比增長21.42%。
21日,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舉辦一場議題為“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論壇,這是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風險官劉福壽在論壇上介紹的。
他表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脫貧攻堅取得勝利之后,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銀保監會高度重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近年來堅持把普惠金融的重點放在鄉村,聚焦難點痛點,精準破題,持續加大涉農金融支持保障力度,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災害天氣多發的不利影響,金融服務“三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他稱,目前中國涉農貸款余額已達42萬億元,同比增長10.05%,連續多年實現持續增長。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8.47萬億元,同比增長17.67%,超過國家貸款增速5.72個百分點,近三年均實現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自2007年中央財政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以來,中國農業保險工作逐步發展,已成為全球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劉福壽表示,中國大力推進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擴大中央財政保費補貼以獎代補試點范圍,扎實推進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推動農業保險保價格、保收入。2021年1月至9月,中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843.47億元,同比增長18.79%;提供風險保障4.02萬億元,同比增長21.42%。
劉福壽還表示,中國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體制機制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大型銀行普遍設立了“三農”金融事業部或專營機構,通過單列信貸計劃、內部資源傾斜、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措施,初步形成了“敢貸”“愿貸”的鄉村振興金融內部專營機制。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逐步回歸支農支小定位,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金融科技和大數據技術,創新線上信貸的產品,普惠金融產品服務日益豐富,服務效率不斷提升。
他指出,中國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和環境逐步改善,中國基礎金融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
不過,他表示,也應該看到當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還存在信貸投放不均衡,產品匹配度不足,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備等問題。下一步,銀保監會將進一步優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全力支持“三農”發揮好壓艙石、穩定器作用,積極助力民眾共同富裕。
他表示,今后,將大力提升涉農金融服務水平,聚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面貌改善;進一步提高縣域金融供給能力,提高全國整體縣域信貸資金的適配性,優先提升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存貸比,推動脫貧地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大農村普惠性保險供給,擴大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宗農產品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示范引領,因地制宜打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創新示范區,引領帶動更廣大地區做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完)【編輯:蘇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