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今年以來,網信系統針對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清朗”系列專項整治行動。近日,繼整治“飯圈”亂象之后,“清朗”行動再次亮劍,這一次瞄準的是違法違規賬號“轉世”、虛假粉絲、惡意營銷等五類賬號運營亂象。
賬號健康直接影響網絡生態
賬號是登錄網絡空間的鑰匙。在后臺,賬號不過是虛擬的代碼符號,但現實中,卻對應著真實的個體、公司、機構等。從這個角度講,賬號就是網絡社會的細胞,各種平臺由此而生,運營邏輯由此展開。這個基本單位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網絡生態優劣。
以互聯網用戶賬號為代表的主體,在運營過程中存在不少令人詬病的亂象:有的是“標題黨”,為了流量不擇手段;有的是套路化,為了利益盡己所能虛假編造;有的扭曲三觀,經常打黃賭毒的“擦邊球”;有的挑戰底線,在歷史觀與民族大義面前“踩鋼絲”;有的心懷叵測,常常搬弄是非對一些企業展開敲詐勒索……凡此種種,都破壞了清朗健康的網絡環境,都有悖于法律規范,都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僭越甚至踩踏公序良俗和法律紅線的運營賬號,該管、該治!
堅決鏟除問題賬號生存土壤
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有的違規者公然在原賬號名稱后加上“一世”“二世”等后綴;某職業黑粉利用賬號關鍵字,阿拉伯數字一路標注到38,簡直堪稱“打不死的小強”,“轉世”能力令人驚嘆。這些“重生號”“轉世號”興風作浪,既污染網絡生態,侵害公眾利益,也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可想而知,若這些問題賬號此起彼伏,不斷“重生”,像除不盡的牛皮癬,網上必危機四伏,網民必屢屢踩坑。如何保障大家的上網安全感?一方面,要嚴格執行實名制認證,堵住違規賬號“轉世”漏洞,擊碎違規者從頭再來的幻想;一方面要嚴查各平臺,若發現有“重生”“轉世”賬號出現,就對平臺依法處罰,鏟除問題賬號“春風吹又生”的土壤。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從來就不存在獨立于現實社會的網絡空間,權責利相統一既是現代法治的基本原則,也應是網絡運營的基本底線。企圖通過身份認定的符號化、虛擬化來擴張權利、規避義務,甚至侵犯他人,都是法治社會所不能容許的。近些年來,從“后臺實名制”到“賬號十條”,從嚴格落實真實身份信息登記相關要求,到全面清理“僵尸號”“空殼號”,相關部門出臺了不少政策,也開展了不少行動。但很多問題依然禁而難絕,平臺執行不到位顯然是一個主要因素。就拿“后臺實名制”來說,有的平臺仍然可以隨意注冊無需實名,有的認證系統漏洞百出可以隨意繞過。如果說平臺以“流量為王”獲利至上,對嚴格賬號管理沒什么積極性,那么相關方面就要通過專項整治樹立規則剛性,對平臺的陽奉陰違進行有力糾偏。比如,建立賬號黑名單制度,平臺賬號上榜次數達到一定量級,就作出限制新用戶注冊等懲罰措施。
完善網絡空間長效治理機制
怎么治好、怎么管用?這就要提高針對性與有效性。事實上,此次專項整治,針對每一類問題都有明確的整改辦法。比如,針對賬號問題,要求加強注冊管理;又如,針對異常漲粉問題,明確大力打擊通過雇傭水軍等方式的非自然漲粉行為,定期清理“僵尸”賬號;再如,針對“蹭熱點”現象,明確了“從嚴處置”的導向。同時,針對那些因機構調整等原因無法注銷的政務號,也明確要“集中處置”。不難發現,既瞄準問題,又明確路徑;既針對疾患,又開出藥方,這樣的專項整治所釋放出的強烈信號就是:即便網絡空間帶有虛擬性,但是運營賬號必須客觀真實;縱使再頑固的網絡頑疾,只要用真招、下功夫,絕不姑息縱容,就能解決掉。
賬號管理背后,涉及的是互聯網運行的價值邏輯。寬進松管,或能換來一時繁榮,但環境烏煙瘴氣,用戶又怎會待得長久?網絡清朗了,用戶體驗自然會水漲船高,這才是留客之道。在這個問題上,任何的投機取巧,都是在自毀長城,也終將自食其果。緊緊抓住賬號這一源頭,持之以恒,系統施治,不斷完善綜合治理機制,才能確保網絡生態風清氣正。
(以上綜合北京日報、錢江晚報、人民網)
微言大義:
@yaoyao:越快整治越好!
@不改清蔭待我歸:部分名人大V,有流量、有特權,唯獨沒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不多方查證便輕下結論、亂帶節奏,影響惡劣,最該處理。
@本赫德_Troye:看看一些“粉絲過億”的明星,都是什么真面目吧。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非法網絡賬號之“毒”由來已久,但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積極響應“清朗”行動,不能是只刮一陣風、下場毛毛雨,而要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堅決阻斷非法賬號傳播渠道,對賬號運營亂象進行持久圍殲,讓“僵尸號”“造謠號”“惡意營銷號”等“毒賬號”再無生存空間。【編輯: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