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季稻每畝產量連續兩年超攻關目標——
突破畝產天花板意味著什么
本報記者 劉 麟 謝 瑤
10月17日,位于湖南省衡南縣向陽橋街道清竹村梓木沖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范基地,迎來了晚稻測產。中午時分,在一片剛收割的稻田里,驗收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宣布:“衡南縣示范地晚稻測產結果——平均畝產936.1公斤?!?36.1公斤,加上7月份在這坵田測產的早稻平均畝產667.8公斤,雜交水稻雙季稻周年畝產達1603.9公斤,再一次刷新紀錄。
水稻畝產紀錄是如何突破的?有何重大意義?記者進行了采訪。
怎么做到的
“去年底,袁隆平院士就對今年超高產攻關工作作了部署,要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湖南等雙季稻區實施‘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攻關研究與示范’項目,也被稱為‘三千斤工程’項目。今天就是來檢測這一攻關項目成績的?!?0月17日,在測產驗收現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說。
所謂“三千斤工程”,是雙季稻區實施“早稻+晚稻”組合周年畝產總產量達1500公斤的目標。采用的攻關品種,根據南方稻區不同生態區域條件,主要采用超級雜交早稻,以及通過秈粳亞種間優勢利用培育出的超優千號、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一號”等產量潛力有重大突破的水稻組合。衡南縣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蔡衛軍介紹,今年衡南縣示范基地的種植品種,早稻種植的是第二代雜交水稻,晚稻種植的是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一號”。
李建武托起一把金燦燦的穗子介紹說,今年測產,該示范基地周年畝產突破了1600公斤,第三代雜交稻晚稻組合“叁優一號”功不可沒。
半個多世紀來,歷經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發成功并大面積推廣后,如何在前兩代雜交水稻的基礎上揚長避短,獲得更加高產優質的雜交水稻新品種,第三代雜交水稻承擔起探索重任。
“叁優一號”為第三代雜交稻。它集合了前面兩代雜交稻的優點,規避了前兩代雜交稻的缺點。除制種和繁殖簡便,相較前兩代雜交水稻對肥料和水的需求而言,第三代雜交稻更“低調”,更有利于產業化,即從試驗田走向尋常農民家。袁隆平把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看作是突破畝產“天花板”的關鍵,高度評價其為“未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一條理想途徑”。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第三代雜交水稻項目主持人李新奇介紹,高產、抗病、抗寒、抗倒等特點是第三代雜交水稻相比前兩代普遍具備的優勢。同時,“叁優一號”前期秧齡彈性大,無效分蘗少,成穗率達85%以上,可讓更多的陽光雨露和養分集中在有效分蘗上。
“生長前期浪費少,基礎打得牢,這是其中一個高產的機理。另外,該品種抽穗到成熟可以維持灌漿50天至60天,充足的生長時間使它的穗子長得更沉甸更結實,長到后期稻稈仍然有勁,抗倒力強?!崩钚缕嬲f。
“測產結果充分驗證了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與品種的穩定性?!焙想s交水稻研究中心黨委書記、研究員張德詠表示,第三代雜交水稻標志著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實現了新突破,向高產優質品種培育邁出了堅實步伐。
難度有多大
水稻要高產,要有“四良”:第一個是良種,品種要好;第二個是良法,栽培方法要好;第三個是良田,基礎要好;第四個是良態,氣候要好。李建武表示,“叁優一號”是良種,良法、良田、良態則是良種高產的保障。
蔡衛軍介紹,梓木沖試驗示范基地面積30.5畝,大小坵塊13個,東高西低,田大小不一呈梯形排列,土壤肥力中等,屬于黏質土,緊鄰的兩口山塘可以確保生產灌溉水源充足,隴田兩邊是土坯溝渠,排灌方便。據了解,該示范基地海拔高度78米,從2019年起承擔了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發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超高產攻關試驗示范任務。
“今年插秧時,保證了前期的基本苗數,使后期的有效穗有所增加;施肥時,在中期適時適量地施用了穗肥,助力大穗形成?!崩罱ㄎ湔f,今年在肥水管理上繼續進行了改進,效果不錯。當然,今年從9月初抽穗到10月5日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湖南保持著晴好的天氣條件,也有利于水稻的灌漿和結實。
據介紹,衡南縣農業農村局組織了一支責任心強、業務精湛的工作專班,針對“叁優一號”制定了栽培技術規程,對關鍵技術集成組裝、配套創新,做到適時播種、精心育秧、適齡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和綠色防控等,把專家在試驗田種出來的產量最大程度地搬到農民的生產田里。
清竹村農戶陳太佳告訴記者,盡管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給了他一份技術方案,但施肥打藥、田間管理都是他自己組織人員實施?!霸囼炋锏挠梅柿勘任覀兤綍r種田多不了太多,而且肥料都是我去鎮上的農資店買的?!标愄颜f,自己的種田水平在全村頂多算中等偏上。
李建武介紹,第三代雜交水稻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充分發揮了雜交優勢,其本身旺盛的生命力能夠為農民節省成本和精力。
有何重要意義
雜交水稻雙季畝產再創新紀錄,不僅是水稻育種上的重大突破,也標志著我國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繼續領跑世界。
“保障糧食安全一靠提高單產,二靠擴大面積?!痹∑皆菏繄F隊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诖?,該團隊在去年底部署了雙季稻周年畝產1500公斤目標攻關示范?!半p季稻畝產1500公斤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可以多養活5個人!”去年11月2日,袁隆平了解到當年的測產結果后,激動地說。
實際上,此前雜交水稻一季畝產量早就突破了1000公斤,種兩季不就超過2000公斤了嗎?為何還要攻關雙季畝產1500公斤?
“首先,目前畝產突破1000公斤的品種都是一季稻,也叫中稻。從我國水稻產區的普遍實際和栽培模式來說,同一塊耕地,種了一季稻就無法再種雙季稻?!崩钚缕娼榻B,分開比,中稻產量一般都比早稻和晚稻高,但合在一起比,中稻產量又高不過早稻加晚稻之和。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供應陷入危機。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高度重視擴大雙季稻種植面積?!斑^去我們常說‘噸糧田’,指的是雙季畝產達到1噸,這個早就在農村的生產田里實現了,但1.5噸還從未實現過,因此這次測產結果對于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崩钚缕嬲f。
畝產突破1500公斤后,下一步目標是多少?袁隆平曾表示,目標就是一季稻畝產達1200公斤、雙季稻畝產達2000公斤,實現國家“禾下乘涼夢”。這是下一步的目標,也是新的考題。
按農業農村部有關規定,在同一個生態區,必須連續兩年達到目標產量才叫攻關成功。去年,衡南示范基地雙季稻周年畝產達1530.76公斤,今年,在同一基地,早稻增產近50公斤,晚稻增產20余公斤,使得周年畝產創造了新紀錄。
“‘叁優一號’去年遭遇多年未有的長期低溫天氣,今年又經歷了持續高溫天氣,在這樣一高一低的極端天氣條件下,仍然刷新了畝產紀錄,說明該水稻的適應性很好?!崩罱ㄎ浔硎?,接下來希望通過推廣和總結成功經驗,讓廣大農民朋友增產增收。
本報記者 劉 麟 謝 瑤
本報記者 劉 麟 謝 瑤【編輯: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