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診療告別野蠻生長:監管日漸趨嚴 靠賣藥盈利面臨挑戰
本報記者 張 敏
近年來,疫情防控常態化導致診療行為線上化,助推互聯網診療行業的快速發展,使之站上資本的風口。
為進一步規范互聯網診療,促進互聯網診療服務健康發展,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10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起草了《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為當前互聯網診療的監管提供了依據。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經歷了野蠻成長之后,互聯網診療行業將步入強監管時代。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征求意見稿》發布后,將從醫療機構監管、人員監管、業務監管、質量安全監管、監管責任等方面對互聯網診療進行全方位監管,推動互聯網診療行業進入高質量規范發展階段。
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聯網醫藥電商公司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監管政策的出臺,有助于互聯網診療邊界和責任的厘清,有利于互聯網診療企業更健康的發展。
互聯網醫院資源閑置
重心將由建設轉向運營
自2018年國家衛健委第一次明確互聯網醫院準入管理政策以來,短短幾年已有1600家互聯網醫院成立。一位互聯網醫療企業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下互聯網醫院建設數量太多,而真正開展服務的少之又少,這個行業肯定會有一輪洗牌。
《征求意見稿》發布之前,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聯合健康界發布的《2021中國互聯網醫院發展報告》也顯示,互聯網醫院真正能實現有效持續運營的屈指可數。
以海南省衛健委公布的互聯網醫院運營數據為例,海南省58家公立醫院建設的互聯網醫院,真正開展互聯網診療業務的僅有11家,其中有3家診療人次不超過20人;幾乎超過90%互聯網醫院處于建而不用的狀態?;ヂ摼W醫院如何定位和發展,以避免資源閑置、效率低下或重復建設,已成為當前急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此次《征求意見稿》的發布,直接擊中行業的痛點:作為實體醫療機構第二名稱的互聯網醫院,要與該實體醫療機構同時校驗;依托實體醫療機構單獨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互聯網醫院,每年須校驗1次。
杭州卓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高級醫學顧問王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監管加強有利于規范行業發展,預計后續會有更多開放性政策陸續出臺?!懊磕暌粚?,意味著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重心將從建設轉向運營?!?/p>
堵住“以藥養醫” 線上化
考驗企業盈利模式
破除“以藥養醫”是當下醫療改革的重點。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藥品營銷互聯網化已經成為趨勢,而疫情防控常態化更是加速了藥品流通互聯網化的趨勢。然而,如何破解互聯網診療領域的商業賄賂、帶金銷售等問題,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指出,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應當嚴格遵守《處方管理辦法》等處方管理規定,加強藥品管理,禁止統方、補方等問題發生。醫療衛生人員的個人收入不得與藥品和醫學檢查收入相掛鉤。
陳禮騰認為,《征求意見稿》提高了行業進入門檻,有利于提供技術性服務的互聯網診療平臺的發展,對于以醫藥電商為主營的平臺則帶來很大挑戰。
今年以來,匯聚互聯網診療賽道的叮當健康、智云健康、思派健康、圓心科技等相繼提交招股書。盡管這些企業的業務處于互聯網醫療賽道的不同細分領域,但都脫離不了“以賣藥為主”的盈利模式。
思派健康發布的招股書顯示,在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公司來自藥品福利管理(PBM)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40.9%、83.1%、91.9%及92.1%。圓心科技發布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總收入分別為8.188億元、23.521億元、36.29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10%。其中,院外綜合患者服務形成的收入分別是8.09億元、23億元、35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均超90%。
“醫療行業互聯網化是大勢所趨,但目前來看,多數平臺尚無法實現盈利。步入強監管時代后,平臺如何尋求合適的盈利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标惗Y騰表示。(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