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劉文文)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鐘自然29日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共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險4296起,涉及可能傷亡人員約14.6萬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約50億元(人民幣,下同)。
當天,國新辦舉行自然資源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聞發布會,鐘自然作出如上表述。
鐘自然稱,中國是世界上突發性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國共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類地質災害34218起,造成1234人死亡或者失蹤,直接經濟損失160億元,比“十二五”期間分別減少了38.5%和41.5%。全國共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險4296起,涉及可能傷亡人員約14.6萬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約50億元。
為全面提升地質災害防治能力,鐘自然指出,最近兩年自然資源部在三個方面加強技術支撐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綜合遙感技術開展地質災害隱患識別。2020年在221個縣(市、區)開展了地質災害隱患的識別示范,共識別出疑似隱患8450處,經實地核查驗證,確認隱患的比例超過60%。2021年已識別出以滑坡為主的疑似隱患9675處。
二是研究開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設備并進行預警實驗。2019年以來先后在17個省2.5萬多處開展了試驗示范,對97起地質災害災情險情實現了成功預警預報,涉及到1833名可能傷亡人員,避免了人員傷亡。
三是建立常態化地質災害防治專家駐省駐守工作制度。今年汛期,極端天氣較多,結合地方需求,加強技術指導,對重大地質災害風險進行再排查、再核查,竭盡全力降低災害影響。截至目前,累計排查2563處隱患點、431處風險區,60個受滑坡、泥石流威脅的縣城和集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