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地影響房價?自然資源部:土地管控與房價上漲無直接關系
房地產用地供應的多寡,是否是決定城市房價漲跌的核心要素?
在5日對外公開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1785號建議的答復》(下稱《答復》)中,自然資源部表示,城市房價上漲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除因住宅用地供應外,還與分配方式、信貸政策、保障房建設等等相關。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顯示,我國人均住宅用地面積已超過40平方米,在國際上已處于較高的水平,這表明對土地的管控與房價上漲并無直接關系。
此處提及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1785號建議,即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提交的《關于取消對城市人均建設用地不合理限制的建議》。
來源:自然資源部
蔡繼明認為,城市建設用地增長快于人口增長是世界性普遍規律,我國現行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標準缺乏科學依據,長期以來對土地資源的計劃配置和行政限制,導致了土地總體利用水平低,遏制了城鎮化進程。
蔡繼明表示,我國現行的城鎮用地增長彈性系數不超1.12、城鎮人均建設用地不超100平方米、特大超大城市不再新增城市建設用地等限制缺乏科學依據。
他認為,這些不合理限制導致建設用地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大中小城市之間、住宅與工商之間的扭曲和低效配置,導致城市房價與收入比超高,抑制了城市居民消費。
對于這些建議,自然資源部在《答復》中表示,在資源環境緊約束下,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國際形勢變化,我國更需要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限制占用生態空間、農業空間,無法像人少地多的歐美發達國家采用低密度、長距離、機動化的城鎮擴張模式,勢必需要對人均城市建設用地作出偏緊的控制。
《答復》稱,有研究表明,對于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放松人均建設用地的偏緊控制,將導致建設用地擴張,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數量,不利于我國兌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國際承諾。
《答復》認為,我國對人均建設用地進行嚴格控制并未遏制城鎮化發展。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已達64%。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顯示,近10年來我國城鎮建設用地快速擴張,人均城鎮建設用地出現較大幅度增加,特別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城鎮建設用地擴張速度明顯加快。
今年8月26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對外公開,“三調”結果顯示,全國建設用地總量6.13億畝,較“二調”時增加1.28億畝,增幅26.5%,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9.4%,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48.34%提高到62.71%。
在8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表示,總體看,建設用地的增加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求總體相適應,但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程度不夠的問題依然突出。從“三調”數據看,城鎮用地總規模達到1.55億畝,一些地方存在大量低效和閑置土地。村莊用地總規模達3.29億畝,總量較大、布局不盡合理。城鄉建設用地盤活利用的潛力較大。
《答復》也透露,未來將做好相關標準制修訂工作?!盎诘谌稳珖鴩琳{查數據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按照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要求和空間發展新階段,適時對人均城市、人均城鎮等建設用地標準作出修訂?!?/p>
對于房地產用地供應問題,《答復》表示,將加強住宅用地供應管理。建立房地聯動機制,指導人口凈流入、住房供求矛盾突出的城市增加住宅用地供應,改善住房供求關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年初,自然資源部曾透露,2020年重點城市住宅用地供應量都超過了近五年平均完成交易量,大多數比2019年明顯增加。各重點城市2021年繼續增加住宅用地供應量,要穩定合理增加住宅用地供應,將保障供地規模作為第一位的要求。
作者:劉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