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1月14日電 (記者 李佳佳)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教授近日表示,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周年,三年來,長三角一體化在體制創新、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聯動、政策推進方面的進展令人鼓舞。本周末,一場主題為“科創涌動力,智慧通未來”的2021年首屆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校區舉辦,旨在探討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機遇和策略。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如何充分釋放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活力?如何在產業融合方面攜手前行?如何發揮科技優勢,共同邁步智慧城市之格局?針對這些問題,到場嘉賓與現場與會者一起展開了熱烈討論。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李逸平認為,三年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對全國經濟影響力帶動力不斷增強,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取得了成效,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建設的成效雛形。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已初步建立。
他指出,在進一步深化各界合作,協同打造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現代企業新集群、區域發展新樣板的過程中,未來還需探索更多的思路和舉措,比如區域合作,如何有效突破現有行政區分割的影響和制約,一個行政區劃內很容易解決的行政管理問題,一旦擴大到三省一市就面臨諸多政策標準不統一、不協調、不對等現象和問題,“協調難度還是蠻大的,這個題目是重要的”;
又比如如何真正發揮市場主體配置資源的作用,三省一市行政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場分割,使得市場機制難以在更大范圍內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不同地區經濟和行政手段側重方式也不同,市場主體參與程度也各異,如何能夠避免出現產業布局趨同化、同質化現象;
再比如如何建設示范區,如何在貫徹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理念上當好標桿,“因為生態綠色和一體化是示范區的初心,目前各方對示范區綠色發展已經基本形成共識,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總體而言和周邊區域相比,示范區經濟比值相對比較弱,兩區一縣對發展的訴求也比較高,在示范區有限的生態環境資源下,如何在不搞過強度開發的前提下實現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協調平衡好發展速度、改革力度、示范強度等關系,切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以實現中央賦予的兩個率先的重大使命,還需要有更多管用好用的思路和舉措,有待探索?!?/p>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指出,目前長三角占全國經濟比重24.5%,具有重要的經濟地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為區域協調發展帶來了巨大紅利,促進了要素跨域流動和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關聯,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復無效投資。他認為,增強長三角地區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效率,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中歐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帶來了題為“長三角如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特別分享。他表示,目前,城市化發展的方向正迎來重大改變。未來城鎮化不再是中小城市全面而分散的發展模式,而是更加順應市場規律,在核心大城市圈集中加速城鎮化。以往的模式造成了四種差距,即區域差距、貧富差距、城鄉差距、行業差距,而長三角一體化引領高質量經濟發展,就是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之間的平衡,彌合過去的發展模式導致的差距。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更加凸顯了加快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性?!坝庐斘覈萍己彤a業創新的開路先鋒”是中央賦予長三角區域的重要使命之一。長三角區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一體化是其中的關鍵一環。在芮萌教授主持下,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池洪,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孔福安,科大訊飛副總裁、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秘書長徐甲甲三位嘉賓就“科創驅動力”展開了圓桌討論。大家認為,長三角區域的產業數字化可從三個方面切入:數字經濟頂層設計方面,三省一市形成合力,統一規劃;數據互通和統一,整合數據資源;開放場景,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