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12月10日電 題:贛深高鐵構建客運黃金通道 廣東省實現市市通高鐵
作者 郭軍 曾勇 黎磊
作為世界最長高鐵京港高鐵南段,新建贛州至深圳高鐵(以下簡稱“贛深高鐵”)于10日正式開通運營。這一公交化、快速化、大能力的“黃金通道”,不僅將贛州和河源拉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而且使廣東省實現了市市通高鐵的目標,廣東全省由此步入“三小時經濟生活圈”,使廣東經濟迎來騰飛新機遇。
廣東省實現市市通高鐵
贛深高鐵通車后,成為廣東又一出省重要高鐵通道,使河源市結束不通高鐵的歷史,迎來了交通區位的跨越式提升。河源境內設和平東站、龍川西站、河源北站、河源東站等4個站,贛深高鐵通車后,河源至深圳只需約1小時,將極大促進廣東省內交通一體化。
廣東實現“市市通高鐵”,時空距離縮短,不管是探親訪友、生活工作、旅游度假、商務出行都變得更加輕松方便。尤為重要的是,全省21市全部可在三小時左右通達,廣東全域形成了“三小時經濟圈”。
此前一直在深圳務工的河源市和平縣人黃先生,打算和幾個朋友在老家開個小飯館,留在家門口就業?!凹亦l風景宜人,以前因為交通不便,很多外地游客望而卻步。隨著贛深高鐵的開通,游客將會越來越多,機會肯定也會越來越多,我認識的好些人都已回來了?!?/p>
在贛深沿線,像黃先生這樣的民眾還有很多。近兩年,隨著贛深高鐵開通在即,沿線多地通過產業招商、資源招商等方式,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對接,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步伐不斷加快,不少外地投資和企業進駐的意愿日趨高漲,拉動了大批民眾陸續回到家鄉工作或創業。
構建南北客運黃金通道
贛深高鐵貫通南北,與十多條已建成高鐵連接,將在粵贛兩省之間構筑一條客流穩定、人氣旺盛的交通要道。至此,廣東形成京廣和京港兩條縱向高鐵走廊,與廣深大通道無縫連接。新形成的深圳鐵路大樞紐,與廣州鐵路大樞紐一道,構成“軌道上的大灣區”兩大支柱。
贛深高鐵的開通,使沿線旅客的乘車環境和出行品質有了質的飛躍。開通初期,鐵路部門預計贛深高鐵的客流成分主要以商務、旅游等中高端客流及短途旅游客流為主,但隨著2022年春運即將來臨,贛深高鐵客流將逐步擴大到普通消費群體、務工人員、學生和往返于各城市之間的城際探親客流,“春運難”將進一步得到緩解。
推動高鐵沿線城市發展
高鐵和各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對拉動投資和內需的作用十分明顯。在贛深高鐵沿線城市,高鐵經濟鏈條和影響正逐步顯現出來。
江西南部、廣東北部基本上都是大山區,經濟一直相對落后。作為全國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贛深高鐵從建設之初便將建設扶貧的目標作為重中之重。
據統計,從2016年建設至今,贛深高鐵充分發揮高鐵建設經濟效應,購買、租用當地物資、機械合計超105億元人民幣;培訓當地勞務人員約30000人次;新建施工道路94條(共計115.7公里)、通信基站58個等,這些基礎設施可結合當地規劃永久使用,有效地帶動當地新型城鎮化開發和產業升級。
贛深高鐵開通后,將促進沿海產業加速向中部轉移,贛深高鐵將引發新一輪投資熱潮。一連串帶“新”的名字,依高鐵而建,因高鐵而旺。
據了解,贛深高鐵沿線5座城市結構、布局調整和規劃無一例外選擇與高鐵對接,一座座“高鐵新城”將拔地而起。
在惠州,以贛深高鐵沿線最大的車站惠州北站為中心的高鐵新城,已規劃定位為城市次級公共中心,計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集出行購物、文化娛樂、居住于一體的生態型現代化復合空間體。
在河源,因為首通高鐵,大灣區眾多高科技企業紛紛“落子”該市,新引進的內資中以大灣區為主。密集人流,將帶來經濟發展巨大潛力,河源經濟將步入快速發展軌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