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2月12日電 (記者 沙見龍)2020年9月中國首次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這讓包括企業在內的中國各界走上了踐行“雙碳”目標之路。連日來,記者走訪山東多家省屬國企發現,做好“雙碳”文章成為企業發展普遍共識。
山東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大省,受資源稟賦等因素影響,該省能源消費中煤炭比重偏高、電力消費中煤電比重偏高的“兩高”問題突出,近年來通過“外電入魯”,發展清潔綠色能源,壓減煤炭產能等方式,推動能源結構優化調整。
圖為日喀則光伏項目。水發集團供圖在山東能源集團董事、總經理張寶才看來,未來10至15年,中國傳統能源仍占主導地位,“雙碳”目標應穩中求進。自去年新組建以來,他所在的這家肩負著帶動山東經濟轉型和能源結構優化使命的企業,已展開了發布全球首套礦用高可靠5G專網系統,成立中國首家國家級煤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等一系列動作。
“能源保障是能源企業的第一核心?!睆垖毑胖毖?,對該集團來說,發展好傳統煤炭是主業,這個發展不是做多而是做強,通過科技創新、智能化開采等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在科技投入上逐漸向新能源傾斜,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研發新能源儲能技術。
全球首創智能空中軌道集疏運系統(示范段)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竣工投入試運營。山東港口集團供圖清潔能源產業是水發集團四大業務板塊之一,產業規模居山東首位,資產規模670億元(人民幣,下同)。目前,該集團擁有清潔能源發電裝機800萬千瓦,擬開發風光發電項目超2000萬千瓦。水發集團董事長王振欽表示,集團將充分利用香港資本市場融資平臺資源,圍繞五大新能源領域,探索清潔能源、綠色建筑與區域能源規劃融合發展;根據山東能源結構優化目標,積極布局省內外市場。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鉛消費國,2020年鉛產量644萬噸,但再生鉛產量不足50%,“低碳”和“循環經濟”成再生鉛產業發展重要導向。王振欽透露,該集團現實際控制的含鉛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總設計能力已達130萬噸/年,涉及再生鉛產能約80萬噸/年,全部投產后將占中國再生鉛產量的1/4以上。
濰柴集團發布的全球首款突破50%熱效率的商業化柴油機。濰柴集團供圖全線舊橋梁板再利用率66%,節約近10億元資金;瀝青銑刨回收率100%,路面再生利用率超70%;推廣利用新材料;沿線設置光伏發電、新能源充電、污水處理設施……山東高速集團董事長周勇以京臺高速泰安至棗莊段改擴建項目為例向記者介紹了高速的綠色建造理念,并表示將進一步研發推行基于數字化的綠色建造關鍵技術,打造綠色低碳的生態高速。
在華魯集團董事長樊軍看來,旗下的華魯恒升在煤化工領域經營50余年,是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清潔煤氣化領跑者,將成為“雙碳”政策的受益者。樊軍稱,“雙碳”戰略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再添“利好”。碳酸二甲酯(DMC)是新能源電池電解液主要成分,華魯恒升30萬噸/年增產提質系列技改項目一次開車成功,今年10月投產并穩定產出電池級產品,占中國60%市場份額?!拔磥韺⒗^續開發新能源材料,完善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p>濰柴集團位于城區內的加氫站?!∩骋婟?攝
今年6月,山東港口在中國港航領域率先發布綠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規劃,總結推廣綠色低碳港口成功經驗。堅持科技賦能,集團建成全球領先、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首個“氫+5G”智慧生態碼頭和智能空軌集疏運系統,以及全球首個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山東省港口集團董事長霍高原表示,該集團將堅持多維綜合驅動綠色低碳發展,構建“低碳+綠色”清潔用能體系,圍繞“能源消費低碳化、運輸方式綠色化、資源利用集約化、管理模式智慧化”,加快建設全球首個“碳達峰、碳中和”港口。
2008年,濰柴動力開始布局并大力發展新能源,10余年間累計投資40億元,力爭2030年新能源業務引領全球。牽手外來伙伴、整合國內外優勢資源,濰柴動力將進一步向燃料電池產業進行縱向延伸,為中國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濰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鳳文告訴記者,當前,該公司形成了以“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純電動”為核心的三大技術路線產業布局。
在山東城市投用的氫燃料電池城市客車?!∩骋婟?攝今年4月,“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在山東啟動。濰柴動力作為該工程的重點參與單位,將牽頭聯合多個企業,構建“制-儲-運-加-用”一體化氫能供給體系。圍繞高速、港口、園區、社區等多種應用場景,拓展氫能應用范圍,實現氫能在交通運輸、建筑、工業和家庭用能等終端領域應用。
2035年,山東要實現煤電發電量,省外來電電量和省內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社會總用電量的比重均達到三分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