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三亞12月16日電 (記者 王曉斌)16日在三亞舉行的2021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上,國際種業科學家聯合體宣告成立。含70余位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美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的院士在內,聯合體已有1300多位注冊科學家會員。
國際種業科學家聯合體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會長、俄羅斯、印度農業科學院院士翟虎渠聯合倡議,全國及國際性協會、跨國企業、涉農大學、省級以上重點科研院所等143家機構共同發起。
擔任聯合體主席的謝華安院士說,“聯合體平臺能為從事種業研究的科學家提供幫助,為成果轉化和市場化推廣提供支持”。
翟虎渠介紹說,之所以選擇在海南三亞成立國際種業科學家聯合體,是因為這里有大量科研人員從事南繁加代育種工作,而且在海南自貿港便利及開放政策下,海南有望成為種子研究應用、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對外合作交流的新高地。
聯合體副主席兼顧問、KWS科沃施中國區總裁周偉表示,對跨國種業公司來說,種質資源的全球調配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科沃施已經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設立了研發總部,崖州灣科技城打造‘南繁硅谷’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這是吸引我們進駐三亞的重要原因”。
聯合體成立儀式后,大會舉行“一帶一路”國際種業產業合作創新院(下稱“創新院”)創建啟動儀式。大北農科技集團董事長邵根伙博士個人無償出資一億元(人民幣,下同),與創新院共建“國際種業科學家獎勵基金”,該基金計劃每年出資一千萬元,重點獎勵上一年度在植物、動物、微生物種業領域作出貢獻的科研從業工作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