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廈門特區40年:營商環境越來越優
中新網福州12月19日電 題:廈門特區40年:營商環境越來越優
中新網記者 龍敏
60個事項“秒批秒辦”,政務服務24小時不打烊隨處辦;貨物申報時間減至最快5分鐘,船舶申報時間減至5分鐘,船舶滯港時間縮短至2.5小時,貨物驗放效率縮短至最快6秒;率先全國試點“一照一碼”商事制度改革,實現開辦企業全程電子化,納稅服務指標全國第一……
時值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回顧特區40年來的歷程和成就,營商環境越來越優化,成為這座開放城市改革創新的一個縮影。
40年前,廈門的企業面臨著發展的困境,國有企業受到資金難題約束,企業審批低效繁瑣。40年來,廈門大膽探索開展實踐,以“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勇闖新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經歷了從受制到改革、從模仿到創新、從制造到創造的過程。
圖為廈門港?!B門市新聞辦供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管理委員會經濟發展局局長代斌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事項可以“24小時不打烊隨處辦”,甚至“秒批秒辦”,廈門特區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和吸引力也不斷得到提升。
由廈門大學和養生堂萬泰生物旗下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首個國產宮頸癌疫苗,近日獲得世界衛生組織PQ認證。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世成說,公司2005年在廈門成立,2008年決定搬到海滄區,和海滄共同發展。這里創業創新整體氛圍好,營商環境優,產業鏈優勢大。
生物科技產業是廈門重點培育發展的一個領域。廈門現有生物醫藥與健康企業777家,45%的企業都在海滄區,海滄區被稱為“廈門生物醫藥港”。
李世成透露,得益于這里優越的營商環境,其團隊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個戊肝疫苗和國產首支、世界第三支二價宮頸癌疫苗,目前研制的首個國產第二代宮頸癌疫苗(九價)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有望在2024年或2025年上市。
廈門臺和電子有限公司,是最早進駐廈門投資創業的臺資企業之一,見證了廈門特區的發展。該公司財務部課長羅紅玲告訴中新社記者,去年該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出口退稅等政策紅利,“通過‘退稅綠色通道’服務,兩三天內資金就到賬了?!?/p>
“從勞動密集型企業轉變為技術密集型企業,營商環境是助力企業順利轉型的重要推動力?!绷_紅玲說。
作為“經濟特區中的特區”,廈門自貿片區對廈門經濟特區的經濟貢獻尤為突出。廈門自貿片區以全市2.5%的土地面積,貢獻了13.6%的區域生產總值,9.86%的地方級稅收,30%的外貿進出口,46.6%的合同利用外資。
圖為廈門市民正在使用“e政務”自助機,感受“秒批秒辦”、24小時不打烊隨處辦辦便利?!B門市新聞辦供圖代斌說,廈門特區已經形成了區域性的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自貿試驗區則進一步加大了創新力度,打造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打造數字智慧港,這樣進一步便利了貿易的各個環節,提升了通關效率,優化了口岸的營商環境。
自成立以來,廈門自貿片區已累計推出498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111項;30項經驗獲全國推廣,占全國1/5;5個典型案例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
早在2015年,廈門明確提出努力躋身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城市行列的具體目標。廈門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稱,廈門堅持刀刃向內直面改革,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破解營商環境難題,市場主體獲得感大幅增強,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為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瞄準營商環境國內標桿城市最佳水平,廈門逐項查找差距和短板,逐領域提出具體改革目標、任務和措施,并從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核查政策落實到位情況,確保改進舉措與企業感受同頻共振。
根據國家發改委評價,廈門營商環境連續三年名列前茅,獲評“全國標桿”,其中2018年全國22個城市試評價居第2位,2019年全國41個城市正式評價居第6位,2020年在全國80個城市和18個國家級新區評價中居第7位,18個指標全部進入全國標桿(全國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廈門等6個城市全部指標均被列為標桿),14個指標進入全國前十。
在中國對外開放不斷向縱深發展之際,如何再造特區新優勢?廈門的答案是:持續深入推進一流營商環境建設。
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崔永輝表示,要出臺并落實《廈門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審批流程和環節,推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全面推行“一網通辦”“全程網辦”,提高“秒批秒辦”和“免申即享”事項比重;增強主動服務意識,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弘揚企業家精神,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