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夏賓)優秀文化內容如何傳播更廣?傳統博物館又該怎么與新技術新應用擦出火花?近日,由光明網主辦的“用數賦智,助推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啟動儀式暨數字新文創研討會舉行,在此次會議上可找尋答案。
該活動于北京、上海雙會場聯動舉行,來自文博領域、非遺領域、高校以及科技企業的專家學者圍繞深度發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實現數字藏品的創造性轉化等議題深入研討。
“數字藏品是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產業可能性邊界的外移,是促進文化產業價值和商業價值‘活起來’的載體?!焙颖笔〔┪镌焊痹洪L趙志良如是說。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副主任冉茂金也指出,今天的文化傳承和發展,必須是數字技術和信息內容相互結合與發展的過程,一個國家文化的核心競爭力構成,必須是技術與內容互為支撐、相互融合。今天的文化強國,必須是一個數智文化強國。
數字藏品是使用區塊鏈技術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數字藏品品類豐富,包括但不限于數字圖片、音樂、視頻、3D模型、電子票證、數字紀念品等各種形式。
目前,螞蟻、騰訊、百度在內的各大互聯網巨頭均開展了相關業務。以螞蟻集團為例,自發起“寶藏計劃”以來,目前已有17家博物館加入并陸續發行數字藏品,螞蟻鏈為其提供了技術支持。
“作為一種文創新形態,數字藏品把文物背后歷史文化以更年輕化的體驗方式傳遞出來,也是河北博物院在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上的一次重要突破,走出了河北數字文創的第一步?!壁w志良在上述研討會上說。
河南博物院黨委委員、工會主席史自強在現場也展示了其文創數字化的成果,五天前1萬份“婦好鸮尊”數字藏品上線秒空,在今年國慶期間,與支付寶聯合上線的支付寶地下室“一起考古吧”小程序,7天吸引了3000萬人“在線考古”。
他直言:“豫博這些年一直在探索創新,本質就是用讓年輕人樂于接受的方式做文創,讓古藝術與不同的時代特點融合?!?/p>
與會專家指出,面對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大趨勢,我們必須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中國文化傳播和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數字文化新業態,占領文化傳播和發展制高點,為優質文化內容插上科技的翅膀,讓優秀的文化內容傳播得更快更廣、產生更大影響,充分展現中華歷史之美、文化之美。
“中國傳統文化需要保護、需要探索,更需要演繹和活化。我們希望螞蟻鏈技術能夠助力傳統文化符號穿越時空,獲得更持久的生命力?!弊鳛楸敬螘h的技術支持方,螞蟻集團副總裁、智能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強調,“我們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數字藏品的炒作行為?!?/p>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執行院長張洪生對NFT(非同質化代幣)技術的研究價值進行分析后說,文化經濟將是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的主體,每條生產鏈、每種社會服務、每個物質產品都將體現出文化和符號的力量,本質上,我們要面對一個新命題——如何認定數字文化創意勞動的價值,而NFT等相關技術可以對數字原生內容帶來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管理,很可是改變未來的蝴蝶,我們不能輕易否定它,我們要研究它。
不難看出,有別于國外NFT應用偏向金融資產化,中國互聯網公司利用數字藏品正走向文化內容產業深處。
近期中央財經大學年度報告《區塊鏈技術激活數字文化遺產》也指出,中國式NFT也逐漸形成了中國優勢:一是合規可控地開創了一種新型可確權、可追溯的文化消費;二是中國企業有充分的自主研發技術保障,區塊鏈技術專利發明數量領先全球;三是用戶規模優勢;四是合作共贏,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傳播因此變得更加高效;五是低碳環保,數字藏品能耗極低,不到公鏈NFT應用的1%左右,真正做到低碳環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