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日開播的兩部影視劇接連出現超前點評的荒誕現象。在某知名打分平臺的短評打分區,大量評分在原定上線時間前集中涌入,這些短評呈現一星和五星兩極分化的狀態。22日,中央網信辦召開全國網信系統視頻會議,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打擊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專項行動。
買“水軍”潛規則早該清除
近年來,大眾接受信息的模式呈現移動化、迅捷化、碎片化、互動化等特質,反映在文化娛樂方面尤為顯著。于是,滿足這些需求的評分網站,逐漸成為大眾選擇影視作品時參考的“風向標”,以及觀看后表達觀點的“布告欄”。然而,在評分網站為大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片方為影視作品買“水軍”卻成為潛規則,不少宣發經費落入了“水軍”的口袋。
“超前點評”現象將文娛領域存在已久的“水軍”控評問題赤裸裸地展示在了公眾面前。在文娛領域,“控評”主要指粉絲在社交媒體中,為了塑造明星的正面形象,維護偶像利益,進行有組織有規模的評論,以形成對輿論走向的控制。在新媒體時代,由于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全民性、平等性等特征,控評的領域和范圍也呈現出多元化特征。
“水軍”控評助推流量崇拜
網絡水軍、粉絲養號,擾亂行業秩序,誤導大眾的審美傾向。觀影后在網絡平臺進行打分和評價是不少網友的習慣,由此形成的影視劇評分也成了未觀看觀眾進行觀影決策的重要參考指標。在當前的影視市場,作品的分數越來越成為判定“好劇”的標準之一,而隨著影視評分的影響日益擴大,網絡評分平臺也成了被“水軍”盯上的生意?!拔纯聪仍u”的怪象背后,不只有被資本驅使的商業“水軍”,還有為愛刷評的飯圈粉絲。偶像參演的作品評分高,就能成為一個有底氣的代表作;評分低的話偶像就會被嘲笑演技差,粉絲為了沖高分就會組織“養號”和評分。這些違背“先看后評”原則的非正常評分背后,多數是“水軍”弄虛作假的手筆,這些“水軍”已成影視行業健康發展的毒瘤。
在演藝行業,當本應相對客觀真實的評分因“水軍”控評走樣,無疑會進一步助推流量、數據崇拜之風,一些粗制濫造的作品因有當紅藝人參演而評分虛高,一些用心之作卻因缺乏“爆點”而無人問津。久而久之,劣幣驅逐良幣,文藝創作生態堪憂,優質作品恐將越來越少。
事實上,“水軍”控評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根據該法,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經營者不得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梢?,無論是粉是黑,有組織的刷分行為都侵害了市場正常經營秩序,嚴重的還可能涉嫌非法經營罪。
多方合力從根源上治“水”
溯本清源需要多方合力重拳出擊,摧毀“控評”灰色產業鏈,精準打擊處于這條灰產上的各方得利者。國家應加強對平臺監管、平臺進一步提高甄別“水軍”的技術手段,抓出隱匿在網絡上的“水軍”及其背后“雇主”,同時完善并落實相關法律法規、提高違法成本,對參與“控評”的每個人都做到相應的問責,讓違法者接受法律的懲罰。只有當“水軍”需要為其行為付出足夠的高的代價時,才能從根源上治“水”。
為了更好地打造清朗文娛環境,要有效利用法律手段為市場經濟秩序保駕護航,真正讓法律發揮利劍作用。同時,監管機構要明晰職責,加強監管,不斷健全輿情監測機制,針對“水軍”控評等違法違規行為嚴肅處理,營造良好的網絡言論環境。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也應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平臺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影視行業組織也要完善自律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自覺防范和抵制違法行為。當然,每個用戶也要提高媒介素養,自覺識別抵制不良信息,理性客觀地審視網絡信息,不做網絡信息傀儡,維護良好文娛生態環境。
(以上綜合法治日報、工人日報、東方網、紅網)
微言大義:
@Romojo_蘿卜可可:是得好好整頓了!
@心悅君兮陸悅夕:還有刷黑評的,處理一下吧。
@Melon瓜瓜1118:這“生意”算是讓娛樂產業做明白了。
@花開荼靡:這劇還未播就可以評分就有點離譜了,為什么不能播完再開評分?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荒唐的“超前點評”背后,是“網絡水軍”黑灰產利用文娛作品評價機制進行的無底線營銷。這些“控評”不僅影響了正常的傳播秩序,更有可能涉及虛假宣傳和非法經營。久而久之,行業“唯流量論”的風氣將更為嚴重。無論是惡意差評的“黑水軍”,還是“為愛發電”的粉絲,都應明白,復制粘貼的“刷評”無法淹沒大眾正常的欣賞水準。要促進影視行業良性發展,必須加強監管力度,從源頭上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