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2月25日電 題:浙江:農創客讓鄉村從“新”年輕
記者:柴燕菲 錢晨菲
鄉村振興的“關鍵密碼”是人才,于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浙江而言,更是深諳實現共同富裕離不開人才助攻。
2015年,浙江在全國率先提出“農創客”概念并開始培育,激勵引導有志青年“上山下鄉”,投身農村創業創新;2019年,該省實施“兩進兩回”,積極推進科技、資金進鄉村,青年、鄉賢回農村;今年浙江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10萬名農創客,輻射帶動100萬農民增收致富。
短短數年間,農創客在浙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挑起讓鄉村煥新的大梁。他們將新思路、新技術、新業態帶入鄉村,讓古老鄉村成為有奔頭的地方、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山間田野成為共同富裕的希望之地。
新思路讓農業更加有奔頭
“我生于農村、長于農村,對農業有理想,我希望能讓家鄉優質的農產品進入千家萬戶的餐桌,讓家鄉人都過上好日子,實現共同富裕?!背錾跍刂萏╉樀摹?0后”唐平冬說。
大學畢業后的唐平冬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留在大城市,而是放棄高額年薪、響應大學生返鄉創業號召回到家鄉。2016年,他冒出一個村里從未有過的想法——讓雞“跑”起來。
“養雞是很傳統的農事,但一次我看到朋友每天去刷運動步數,就想著把這樣的技術運用到養殖中。第一是非常有亮點,第二能夠建立整體溯源體系。我們推出了‘免費提供雞苗和腳環、農戶簽約養殖、公司再回購銷售’的助農模式,建立‘公司+基地+農戶’定向定點的助農創新,變‘牢籠雞’為‘跑步雞’?!碧破蕉f。
通過其平臺,一只雞賣到198元,雞蛋每斤25—35元,最遠銷售到北京、海南?!芭懿诫u”項目帶動了周邊農戶實現人均2萬元、最高10萬元的收入,原本貧困的小山村變成小康村。目前當地農場農戶存欄跑步雞近10萬只,年創收近800萬元,帶動農家樂、民宿以及其他農產品銷售近350萬元。
今年,在各方支持下,唐平冬還攜手三村聯建廠房,打造了農創客創業園。目前已招商入駐20家企業、23個項目,輻射帶動省際周邊1500多農戶、提供100多個就業崗位。
在浙江,有想法、有沖勁的年輕創業群體已成為“三農”發展的“新鮮血液”?!邦I頭人和農民群體是激發鄉村活力之關鍵。每個鄉村都需要培育自己的領頭人以及一批與領頭人的行為方式、思想品德一致的農民創業群體,眾人拾柴火焰高?!闭憬皟缮健崩砟钛芯吭撼崭痹洪L王景新說。
如唐平冬一樣的年輕人,正用新思路讓浙江的農業更有奔頭。而該省各地亦在不斷轉換新思路,以新舉措強化激勵農創客。在筑巢引鳳方面,浙江集聚資源累計打造59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13個產業強鎮和80條總產值超10億元的農業全產業鏈,吸引高端人才留駐創業創新,吸引各類經營人才返鄉創業。如浙江平湖成立該省首個農業經濟開發區,已簽約落地新型農業項目19個,總投資21.6億元。在統籌財政金融政策支持方面,僅2020全年,浙江省級以上財政安排了15.2億元用于直接扶持農業農村人才。
“浙江的農創客非?;钴S,在各地發揮著鄉村振興‘生力軍’的作用。作為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的新一代,他們創新思維強,勇于將‘互聯網+’等新思維全方位融入農業生產、農村經營,能靈活地將新理念、新方式運用到農業領域?!闭憬∞r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王通林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說。
農民忙碌于稻田間?!⊥踹\提供新技術讓農民成為新職業
鄉村不僅需要具有新思路、行動力的帶頭人熱情奔赴,也需要善于運用新技術、敢于嘗試新手段的“田秀才”挑起大梁。隨著農創客擁抱農村,新技術的賦能正讓老一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耕方式發生改變。
“90后”王運是建德人,因父親的一句“回來幫幫我吧”辭去在杭州的白領工作,投身鄉村成為“糧二代”。
“父親是浙江省勞動模范、全國優秀種糧大戶,此前成立公司并承包村里流轉的土地種糧,農業是他的信仰。但隨著他年紀變大,每次看到他在田間地頭來回奔波,我就很心疼?!蓖踹\返鄉后,便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老一輩務農的辛苦,讓農民成為新職業。
“時代在變,種田也可以有新種法?!睉汛е@一想法,王運一邊幫父親種糧,一邊通過遠程教育學習農技推廣與管理。在參加一次農業農村部門組織的調研學習中,她看到了科技對農業的提質增效?;貋砗笃淞ⅠR與父親商量,希望可以借鑒優秀做法。
“當時配備一套智能化的設備要花近20萬,每年還要不少維護費,開始父親不支持,覺得種田為什么要花這么多錢?!痹谕踹\的堅持下,她引進了智慧農業,在400畝的示范基地里安裝了小型氣象站、蟲情測報燈等科技設備,不僅可以通過手機實時管理稻田,數據還實現了與農業農村部門聯網,方便農技專家遠程“支招”。
借力數字化,王運與其父親所經營的糧食生產企業的農業現代化之路越走越寬,產業面積從起先的1200畝發展到2200畝?!斑@些年我們購置了57臺(套)農機,光機械投入就有560多萬,這些都是父親主動提出購買的?!?/p>
把新技術帶進農村的王運,不僅讓村里村民嘗到了甜頭,也把經驗推廣至當地越來越多農民之中——今年,建德成立農創客發展聯合會,王運擔任會長?!拔沂墙ǖ挛ㄒ灰粋€全國‘雙帶’農村科技青年人才,我深知科技對于農業的重要意義,所以當聯合會成員遇到技術、政策上的問題時,我會幫他們對接專家答疑解惑,也通過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幫助帶動各自背后更多的農民吃上‘科技飯’?!?/p>
放眼浙江,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農創客還有很多。湖州南潯的“漁博士”沈杰通過創新科技全面驅動傳統漁業的數字化,他研發的魚塘傳感器系統為每畝魚塘增收2000多元,智慧漁業大數據平臺聯接起10000多個魚塘,為3000多養殖戶提供物聯網監控服務,并輻射至長三角地區水產養殖重點區域;大學里學農業的曾祥亮畢業后創辦了莊稼醫院,為莊稼診斷病情、開方抓藥,每年服務農民達16500人次,幫助農民直接挽回經濟損失1320多萬元。
通過以上故事不難看出,新技術的推廣運用正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藏糧于技”成為現實。
今年,浙江提出,將加快部署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雙強行動”,全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打好農業高質量發展攻堅戰,為推進共同富裕奠定重要產業基礎和物質基礎。于農創客而言,于浙江農民而言,機遇仍舊無限。
浙江某地稻田?!″X晨菲 攝新業態讓農村更具可能性
在浙江,農創客在幫助鄉村轉觀念、興技術的同時,也將新業態植入進各個村莊,讓農村發展擁有了更多朝氣與可能性。
“螞蟻雖小,可力量不容小覷?!痹邴愃觳h高棠村,周功斌放棄了公務員的工作,賣掉婚房投資創業,在大山里組建了“螞蟻探路”團隊,把城里人的新愛好與山村里的好資源相結合,致力于推廣當地越野自駕游路線,帶動偏遠山區百姓走上致富路。
四年多時間,其團隊在當地打造了以“浙西川藏線”為總品牌,以“江南丙察察”“華東天路”等為子品牌的7條自駕越野線路。
截至目前,“浙西川藏線”已吸引658個車隊前往,車輛超過27500輛,參與人數超過68700人次,還帶動沿線農家樂、民宿、餐飲、農特產品等增收超過5740萬元。
“我在大山里長大,是父老鄉親湊錢供我上學,所以對農村有著深厚感情。我希望用這種新業態,激發農村的更多可能性?!敝芄Ρ笳f,他計劃將“螞蟻探路”平臺的用戶擴大到200萬,并賦能更多鄉村,帶動更多村莊發展。
看得見希望,望得見鄉愁。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浙江,正有數以萬計如周功斌一般的年輕人來到鄉村,因地制宜、就地造景,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態等旅游資源,或深耕康養,或發展文旅。以休閑旅游業為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該省鄉村從業人才達42.8萬人。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鄉村振興的內涵亦在不斷豐富?!闭憬≌稍兾瘑T會委員、浙江省原農辦副主任顧益康這樣描繪鄉村的勃勃生機——如今的鄉村不應僅是農民美好生活的家園,還應是城市的養生樂園,可以搞生產、發展美麗經濟,通過建設美麗鄉村、運營美麗鄉村,最后共享美麗鄉村。
農創客給鄉村帶來的新氣象,是浙江共同富裕圖景的一角。該省明確,到2025年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2035年基本實現共同富裕。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公開表示,要圍繞環境“美”、產業“旺”、活力“足”、風尚“好”、韻味“濃”、服務“優”、價值“高”、機制“暢”,繪就共同富裕大場景下新時代美麗鄉村新圖景,將浙江的美麗鄉村建設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市民旅游休閑的理想樂園、大眾創業創新的希望熱土、浙江共同富裕的展示窗口。
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背景下,為繼續發揮好農創客作用,浙江提出,將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將農創客納入人才分類目錄,給予落戶、住房保障等方面支持,推動設立農創客發展產業基金等;進一步加強培訓指導,舉辦萬名農創客大培訓,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專家為農創客提供技術支持等;進一步加強平臺建設,支持各地加快建設農創園、農創客示范基地,每年舉辦農村創業創新大賽等,持續為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注入人才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