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臺州12月27日電(范宇斌 陳諾)大數據時代下,如何讓農業搭上“數字快車”,讓農民共享“數字紅利”?
近日召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強調,“要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同時提到“要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聚焦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地處東海之濱的臺州三門是浙江典型的農業大縣,2020年該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1.76億元,占該縣生產總值比重超26%。當地農業發展正搶占數字機遇,推動縣域共富。
“傳統農業生產,主要靠的是經驗?!比T縣農業農村局人才與大數據中心負責人高壘直言,從選苗種、種養殖、除病害、收獲、銷售,繁瑣的農業流程讓農民不得不時刻關注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三門柑橘 陳梅花 攝在三門縣花橋鎮,從事青蟹養殖20余年的柯孔柱,如今不再“看天吃飯”。因為他搭建了青蟹“過冬小屋”,開啟了青蟹越冬暫養。跟傳統養殖塘里青蟹紛紛鉆洞不同,在他的保溫棚里,一只只青蟹“生龍活虎”。
“我們在底部鋪上沙子、四周疊放空心磚,還安裝了增氧泵、加溫器、溫度計等,實時掌握最適合青蟹生長的室溫、水溫、含氧量等?!笨驴字榻B道,11月初已首批投放5000只青蟹,預計明年1月初可上市,售價能從現在的每公斤160元漲到240元,甚至翻番。
而位于三門縣鳳凰山的浙江榮致智慧養殖基地,在2800平方米的養殖基地里,幾乎看不到管理人員,只有增氧泵、智能檢測設備等在“滴滴”地運行著。
該基地是三門縣首個“物聯網”工廠化無公害養殖項目,通過在養蝦池中布放傳感器,不僅可以實時采集養殖環境數據,還能實現投餌、水處理等日常管理的精準化智能養殖。
該基地負責人謝其勇表示,水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養殖產量和效益,眼下他只要打開智慧養殖監控平臺,養殖池內的PH值、氨氮、溶氧、溫度、鹽度等主要指標便一目了然?!拔覀円呀泧L到了數字農業的甜頭,我們的產量是普通工廠化養殖的4-5倍,實現畝增效益100余萬元?!?/p>
嘗到甜頭的還有當地橘農,柑橘是三門農業主導產業之一,三門全縣種植面積8萬多畝,種植戶5萬多戶,年產量8萬多噸,年產值近2億元。該縣積極吸納專業電商人才,建立直播企業庫和達人資源庫,打響了優質柑橘“山灣桔”品牌,花橋橘農今年預計增收4000萬元。
記者了解到,三門縣近年來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數字化改革撬動各領域變革,不斷夯實鄉村數字建設基礎,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農業智能化管理能力、農民數字化受惠程度不斷提高。
據統計,該縣農業生產信息化應用覆蓋面積達超50%;“互聯網+監督”、“互聯網+政務服務”等信息化應用率達100%;三門縣規模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全部納入安全管理平臺,農產品實現“一品一證二碼”和質量可溯;已建成縣鎮村三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擁有益農信息社525個、農村淘寶站點109個,實現275個行政村全覆蓋……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技術的迭代,大數據可取代經驗依賴,無人機可實現無休值守,衛星遙感數據可讓土地管理更智能,區塊鏈可助力農產品溯源、提升銷量……如今在三門,農業全產業鏈正在被重塑?!备邏菊f。
據悉,三門縣近日獲評“2021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縣”。接下來,三門縣將大力建設數字化、信息化鄉村,持續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