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12月27日電(闞力)作為農業大省、種業大省的河南,種業有一定的優勢和基礎,但同樣面臨種業科技問題。河南省農業科研機構或將以三招“破防”“卡脖子”。
在27日舉行的河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衛文星介紹當下種業科技存在諸多共性問題。
他舉例,與全國一樣,河南種質資源保存數量多,但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和優異基因挖掘滯后;種業科技重大科學問題、重大科學發現等理論研究偏弱。同時,育種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基礎研究與品種選育“兩張皮”的問題依然突出。
對此,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通過高水平建設神農種業實驗室和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引育一流種業創新人才、實施一流創新課題研究三方面來“破防”上述問題。
在衛文星看來,建設一流水平的神農種業實驗室,是河南省建設國家科技創新高地、打造種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大部署,也是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大科技舉措。
他表示,河南省農科院將立足現狀鍛長板,鞏固發揮河南省在小麥、玉米、花生、芝麻等領域優勢,整合集聚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和種業企業的優勢科技資源,統籌科研設施共享共用,優化力量布局,深化科企合作,打造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種業創新平臺。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除上述舉措,河南還規劃建設中原農谷,開展種質資源普查,建設制種大縣,推進十個種業產業園發展,培育種業企業。
高水準的創新平臺,更需“智”的填充。河南省農科院面向國內外,制定實施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引培政策,通過全職在編、全職流動、柔性引進等方式,針對基因組學、基因編輯、表型精準鑒定、育種智能化等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短板學科,引進培養一批領軍人才、杰出人才和骨干人才,打造種業科技人才高地。
有了平臺和人才,就可以實施一流創新課題研究。特別是,圍繞“卡脖子”技術攻堅克難,在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推動育種水平跨越式發展。
衛文星稱,基因工程育種方面,克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具備重大生產應用前景的重要性狀控制基因;分子設計育種方面,構建全基因組選擇育種的理論和技術體系,實現從傳統的“經驗育種”向定向、高效的“精確育種”轉變。
他進一步闡釋,表型鑒定方面,構建高通量、規?;硇丸b定和基因分型平臺,有效整合表型、基因型、環境與市場需求數據,構建種業大數據庫;育種智能化方面,建立機器學習預測模型,實現智能、高效、定向培育新品種;品種選育方面,加強種質資源的搜集、保護、挖掘、創新與利用,集成各項現代育種技術,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商業化育種體系,選育突破性新品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