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A股可轉債發行規模達2820億元 銀行類占比近四成
本報記者 邢 萌
12月27日,興業轉債開啟申購,對應的正股為興業銀行,發行規模500億元,為A股年內規模最大的可轉債。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2月27日,年內共有117只可轉債發行,同比減少46%;可轉債發行規模達2820億元,同比增長2.73%。其中5只銀行可轉債規模達1100億元,占總規模的39.36%;分別為興業轉債500億元、南銀轉債200億元、上銀轉債200億元、杭銀轉債150億元、蘇行轉債50億元。
從募集資金投向來看,以興業轉債為例,公告顯示,此次發行可轉債募集的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支持興業銀行未來業務發展,在可轉債持有人轉股后按照相關監管要求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銀行頻發可轉債,側面說明銀行對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訴求明顯?!贝ㄘ斪C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小銀行的資本壓力相對較大,在市場競爭加劇和宏觀環境壓力下,銀行盈利增長放緩,不良資產處置壓力加大。
陳靂進一步分析稱,首先,疫情以來,金融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銀行資產規模增速加快,用利潤留存補充資本能力有限;其次,相較于其他融資方式,可轉債融資成本更低。對于發行人而言,可轉債期限較長更有利于解決短期資金緊張的問題,短時間不用考慮還款壓力;再次,監管政策對納入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的銀行提出了更高的監管資本要求,預計有更多銀行將可轉債發行計劃提上日程。
“今年銀行可轉債發行規模的增加,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去年銀行減費讓利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增強,信貸投放較快,相應的資本消耗增加,對于資本補充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估也在持續推進,對于國內重要系統性銀行的資本底線要求有所提升。相較于其他的再融資方式,可轉債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具備補充銀行核心一級資本的潛在能力,受到銀行青睞?!惫獯笞C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伴隨‘固收+’基金的火熱發行,市場對于轉債的配置需求持續抬升,這為不少大盤轉債的發行提供了機遇,促使今年銀行轉債發行明顯增多?!眹WC券首席債券分析師靳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發行的絕大多數可轉債期限為6年,少于6年期的僅寥寥數只。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117只發行的可轉債中,只有7只期限為5年及以下,其余均為6年期。對比而言,去年同期卻有近三成的可轉債期限低于6年。
“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低成本融資?!标愳Z表示,今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公司融資需求增加。今年絕大部分可轉債為6年期,較長的期限可以緩解公司短期內的資金周轉壓力。并且更有利于投資人有更多的機會轉股,能夠緩解發行人在可轉債到期時贖回債券的壓力。(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