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陽12月28日電 (記者 楊茜)28日,在貴陽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暨多彩貴州苗繡系列活動上,貴州苗繡特殊貢獻獎揭曉。
苗繡在2006年就被列入國務院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苗繡也被譽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詩”“中國服裝史上的活標本”,是苗族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苗繡作為古老的刺繡技藝,以針代筆,書寫了苗族創世神話和傳說,以線著色,繪就了苗族人民絢麗多彩的百態生活,一針一線,無不展示了紡織非遺和苗族文化的精彩。苗繡構圖自由率真、浪漫天成,著色大膽明快、艷麗古樸,針法豐富多變、層出不窮,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人文內涵。
圖為會議現場?!±钔?攝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是紡織非遺傳承發展、成果交流的行業性最高平臺,是國內目前非遺大類中唯一由國家級行業組織舉辦的非遺品牌盛會,自2017年起,已經成功舉辦四屆,分別在浙江、北京、云南、遼寧召開。
本次大會還發布了《2020/2021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十四五”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行業性指導意見》;舉行了為貴州苗繡協會授牌儀式,進行了專家分享、項目對接、合作簽約、全國紡織非遺苗繡精品展、2021年文化創意設計活動大賽作品展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提出,對于苗繡未來的發展,一定要讓苗繡文化“活”起來,要讓堅守這一文化的繡娘富起來,在時代發展下,還要讓苗繡潮起來,以我們的文化自信引領潮流。
圖為會議現場?!±钔?攝近年來,貴州大力實施“錦繡計劃”,大力發展“指尖經濟”,采取“搭平臺、抓產業、強培訓”等有力措施,開展創意設計大賽,實施繡娘培訓工程,推動繡娘在家創業,松桃苗繡、舞水云臺、苗疆故事等示范基地不斷涌現,發展苗繡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在貴州已然成勢、蓬勃發展。
貴州省2021年制定《關于加快推動貴州苗繡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提出推動苗繡產業化、時尚化、國際化、品牌化發展目標,實施保護傳承、市場主體提升、產業園區建設、品牌培育、科技創新、市場推廣等“六大工程”。
圖為現場展示?!钴?攝貴州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盧雍政在會上表示,貴州將以舉辦“第五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暨多彩貴州苗繡系列活動”為契機,樹立“六產聯動”思維,夯實發展基礎;圍繞產業鏈進行強鏈、延鏈、補鏈,構建產業發展集群;提升苗繡產品創意設計水平,推動傳統元素現代表達;推動“手工、機繡、手工+機繡”三位一體發展;推動苗繡企業個轉企、企轉規、規轉股、股轉上;謀劃打造苗繡小鎮,搭建產業集聚發展平臺;實施科技創新工程,研發苗繡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結合“多彩貴州”品牌戰略,打造“多彩貴州——苗繡、繡娘”等系列品牌;大力發展鄉村振興工廠、錦繡計劃巧手致富基地、繡娘工坊等市場主體,積極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圍繞“發展苗繡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發表了主旨報告。他從正確處理苗繡傳承與發展的關系,著力推進苗繡傳統工藝高質量發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展苗繡產業,講好苗繡故事傳播苗繡文化,用苗繡產業助推鄉村振興五個方面,發表了關于苗繡與紡織傳統工藝的相關見解,指出要把苗繡發展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大局,作為特色產業、綠色產業、文旅融合產業發展,真正將苗繡資源穩定和持續地轉變為苗族村民的收入和財富。
圖為現場展示?!钴?攝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表示,力爭到2025年,逐步建立健全傳承、創新與發展鏈條體系,發揮紡織非遺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積極作用。為全面展示紡織非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大國家戰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促進以苗繡為代表的貴州紡織類非遺的跨區域交流。
大會還舉行了全國紡織非遺精品展,對25家省內外紡織非遺及苗繡相關企業、設計師和傳承人等的作品進行展示,類別以紡織非遺的紡、染、織、繡、印產品為主,科技創新體驗為輔,展示具有市場開發潛力、時尚氣息十足、體現生活實用性以及文化融合性的紡織非遺創新轉化產品。同時,對30件文化創意設計活動大賽作品也進行了展示。
圖為現場展示?!钴?攝王啟萍、鄧莉娜、石麗平、龍祿穎、李紹玉、楊春林、陳月巧、彭藝、曾麗、滕靜蓉、潘倒略11人被評為第五屆“中國紡織非遺苗繡推廣大使”,會上為他們頒發了授牌和證書;授予北京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臺灣長河藝術博物館創辦人、館長黃英峰“貴州苗繡特殊貢獻獎”。
本次活動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貴州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聯合主辦,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聯合承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