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 吳濤)近日,工信部聯合有關部門出臺《“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8日,工信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在發布會上稱,在2020年,我國醫療裝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300多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00多億元。
28日工信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相關情況。工信部供圖王衛明稱,我國醫療裝備企業主體發展壯大,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我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醫療裝備生產制造基地。
“總體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國醫療裝備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480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84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1.8%。目前已形成了22大類1100多個品類的產品體系,覆蓋了衛生健康各個環節,基本滿足我國醫療機構診療、養老、慢性病防治與應急救援等需求?!蓖跣l明表示。
王衛明還表示,我國醫療裝備技術水平快速提升。在各方積極努力下,超導磁體、電子加速器、射頻/譜儀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2米PET/CT、骨科手術機器人、第三代人工心臟、聚焦超聲治療系統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心電監護儀、數字化醫用X射線攝影系統(D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產品產量全球領先。
“醫療裝備與5G、大數據、人工智能、超高清視頻等新技術融合提速,遠程醫療、精準醫療、安全醫療快速發展?!蓖跣l明稱。
針對疫情以來暴露的醫療裝備問題,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秘書長李志勇在發布會上稱,關于進一步提升全球流行性傳染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重大自然災害緊急醫學救援能力,《規劃》在重點任務、專項行動中對此進行了部署。
《規劃》明確要加強疫情預測預警、應急檢驗檢測、疫病防治、緊急醫學救援、醫療裝備應急動員等能力建設,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應急需求做好醫療裝備保障工作。
“比如,要開展傳染病快速檢測成套裝備、大規模疫病防控應急裝備及解決方案研究,提升傳染源識別、傳染途徑切斷等水平,提高突發傳染病的應急反應能力;要發展海陸空遠程醫學救援、極端天氣緊急醫學救援等裝備,提升自然災害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崩钪居路Q。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規劃》中,還明確提出醫療裝備發展將堅持開放合作的原則,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李志勇稱,醫療裝備行業是一個非常開放性行業,醫療機構、醫療企業國際交流非常頻繁。目前,國外知名的醫療裝備企業基本都已經在我國投資設廠、擴大生產,推動了我國醫療裝備產業的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升,也獲得了豐厚的市場回報。
“我國醫療裝備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等也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擴大產品出口。如,我國生產的CT、磁共振、直線加速器、心電監護儀等已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家醫療機構,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了積極貢獻?!?李志勇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