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2月28日電 (記者 陳靜)楊浦區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祥地,隨著時代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以傳統工業為支柱的楊浦進入了轉型期。讓陽光照進終年遮蔽的窗口、讓期盼告別“拎馬桶”日子的民眾住進敞亮的新家……這是政府部門數十年來努力的目標。然而,舊改與風貌保護如何平衡,進而實現在保護中更新、在更新中保護,延續歷史文脈成為政府部門思考的話題。
記者28日走訪中獲悉,楊浦區二級以下舊里的總量曾占全上海約1/3,目前已全面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任務。舊改以后,楊浦區仍留有部分的里弄建筑。楊浦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牟娟當日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相關部門重點對里弄建筑的建造年代、建筑質量、特色構件、重點保護元素等建筑本體情況以及其所形成的街道界面、巷弄格局、風貌肌理和區域歷史價值進行綜合評估和甄別分析。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結合里弄建筑所在地塊的規劃功能與用途,進一步確定各類里弄建筑具體的保護保留措施與活化利用方式,并且通過編制實施方案來確定各項規劃指標。
在舊改中,定海街道記錄下昔日的“煙火氣”和記憶?!钇謪^新聞辦供圖據了解,楊浦區的里弄建筑較為集中在南部區域。牟娟以濱江南段為例解釋,為統籌風貌保護與地區更新的關系,該區探索形成了多重保護和活化利用模式,并將通過保留修繕、更新改造、優化復建等方式,延續其里弄風貌肌理,體現不可復制的獨特價值。
定海路街道位于楊浦區東南端,老舊小區很多,轄區內二級以下舊里占居民總戶數的40.3%。在根據作家程乃姍創作小說《窮街》改編的電視劇中,“窮街”的原型就在定海路街道。定海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穎當日對記者說,每一戶老舊的房子里,都珍藏著祖孫幾輩人的記憶。這里的居民既想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又舍不得老房子獨有的、沉甸甸的鄉愁。
楊浦區二級以下舊里的總量曾占全上海約1/3?!钇謪^新聞辦供圖怎樣記錄、珍藏并傳播“鄉愁”,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翻閱”寶貴的弄堂回憶?李穎告訴記者,在舊改過程中,街道和社區策劃開展了“弄堂煙火情”系列活動,組織專人以口述史的方式收集發生在弄堂的老故事,收集各種老照片、老物件;通過座談分享會,留下充滿溫情的美好回憶,記錄“窮街”的變遷。他說,高校志愿者經過調研,完成了15萬字口述史,記錄了生活中的“煙火氣”和記憶中的定海?!班l愁與記憶雖是無形的、深沉的,但又特別強烈。我們非常珍視這些在舊改拆遷中‘挖’到的‘寶貝’,將之陳列在楊浦濱江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國際時尚中心黨群服務站和楊浦電廠黨群服務站,成為‘定海之窗’?!崩罘f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舊改的同時,楊浦區正著力構建以保障性租賃住房為重點的“一張床”“一間房”到“一套房”的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楊浦區房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戴宏表示,“十四五”期間,該區將建設籌措近3100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明年建設籌措7113套(間),努力構建覆蓋更廣泛、供應更精準的住房保障體系,為人才提供安居保障。(完)
民眾期盼告別“拎馬桶”日子,住進敞亮的新家?!钇謪^新聞辦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