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財政部30日公布2019、2020年度地方預決算公開度排行榜。排行榜顯示,廣東連續兩年居首,江西、吉林連續兩年墊底。
2021年5至8月,財政部組織對2019、2020年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預決算公開情況開展專項檢查。這是2015年以來第5次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地方預決算公開檢查。排行榜顯示,陜西連續兩年排名第二,河北、湖南連續兩年排名前五。
從檢查情況看,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持續打造“陽光財政”,基本實現了預決算信息“應公開盡公開”。2019年度應公開預算和決算分別為26.90萬家、27.23萬家,未公開僅2家、4家;2020年度應公開預算和決算分別為25.61萬家、26.14萬家(部門數量因機構改革影響比上年度有所減少),未公開僅各4家。歷年檢查情況顯示,2015年度未公開預決算的地方各級部門為9.3萬家,之后連年大幅下降,2018年度以來連續三年均為個位數,預決算公開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據財政部介紹,預決算公開制度體系逐步健全,公開透明度不斷增強。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不斷創新公開方式、完善公開內容,提升透明度。各省區市均已建立省、市、縣三級的統一公開平臺,有的地區還增加了微信公眾號推送、發布小視頻等公眾喜聞樂見的公開渠道。部分地區制定了統一公開模板,針對公眾關注的“三公”經費、政府債務、政府采購、扶貧資金等內容規范表述格式,增加可讀性和不同地區間的可比性。
但部分地方預決算公開仍存在薄弱環節。個別部門未公開預決算,兩個年度未公開預決算的部門共涉及8家。部分政府和部門公開不及時,公開內容不完整不細化不準確,公開內容可讀性不夠。
財政部表示,今后將把預決算公開工作作為深化預算管理改革的有效舉措,堅持結果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切實做好相關工作,不斷提升地方預決算公開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