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宜昌1月5日電 據三峽集團5日晚披露,2021年,該集團“子二代”中華鱘全人工繁育工作創歷史最好成績,共孵化魚苗60萬尾,培育10至20厘米規格幼魚25萬尾。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是長江珍稀特有魚類的旗艦物種,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態等價值。1988年,中華鱘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國際極危物種。
1984年,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人工繁育中華鱘取得成功。2009年,該所全人工繁育中華鱘獲得成功,“子二代”中華鱘的繁育工作由此開啟。經過多年人工繁育與技術攻關,中華鱘研究所建立了完善的中華鱘人工種群梯隊,開展了包括親魚培育、催產繁殖、梯隊建設等全生命周期保護研究,掌握了中華鱘全人工繁育等技術。
2021年度“子二代”中華鱘全人工繁育工作自當年9月開始,9月18日第一尾雌魚產卵,最后一尾雌魚于11月5日產卵。本次繁育分4批進行,參與繁育的親魚數量為歷年之最,共13尾,其中雌魚4尾,雄魚9尾,均為中華鱘研究所2006年繁殖培育的“子一代”個體,且都為首次參與繁育。
自1984年以來,三峽集團每年在長江流域實施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截至2021年,已累計向長江放流中華鱘超過504萬尾,其中放流“子二代”中華鱘4萬余尾,為補充中華鱘野生種群資源、實現中華鱘可持續繁衍生息發揮了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