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火鍋爆出臟后廚 “干凈能吃”的底線別忘了
羊城晚報財經評論員 戚耀琪
日前媒體報道稱,中國質量新聞網曝光了傣妹火鍋多家門店的后廚,讓人直呼太惡心。在品牌宣傳中,傣妹火鍋表示“食材不好不上桌”,不過,在靚麗宣傳的背后,這家知名火鍋店卻存在嚴重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
火鍋餐飲業的食品衛生質量與安全問題,一直都是讓市場監管部門頭疼的一大領域。原因有兩個:第一個,這個行業規模龐大,可謂抓一漏萬。和工業制造產品的不同在于,餐飲依賴具體的人手、操作、服務、環境。如何客觀、準確和穩定地鎖定不良證明是最不容易的,如果僅僅是衛生問題,事后追查可能連證據都找不到??偛豢赡茏寛谭ūO督人員去做臥底。如今“明廚亮灶”加攝像頭呈現的,都是可以公開展示的情形,攝像頭看不出的問題普遍存在。
第二個原因,也是火鍋業的特殊情形。那就是火鍋的原材料往往都是以批發變散裝的狀態上到餐桌的。同樣是肉類,超市賣的是有包裝、產地和保質期的產品,消費者一目了然。而火鍋店即使采購低劣、接近過期的肉品,上了桌面也是無法分辨的。大部分火鍋店技術含量很低,本質就是在賣材料,廚師沒什么特長。因為最后煮出來是好是壞、是生是熟,全憑食客自己感受。食客在獲得自由度和自我滿足的同時,對于原材料的品質真相甚至分量縮水是難以考究的。
在火鍋店商業模式同質化,甚至青菜蘿卜豆腐羊肉都一模一樣的時候,商家最想發力的就是讓顧客能看到和感受的領域。比如有國內一線牌子,靠為排隊食客做好服務而出名,底層員工自主權也比較大,可以讓食客又吃又拿很有獲得感。但其菜品的質量甚至后廚的衛生,卻往往被人所漠視。以至于被媒體爆出食物過期照用,也并沒有影響它的生意,大家還是很喜歡去排隊發圈。這樣的“榜樣”,自然就讓更多的同行看到了為了更高利潤、如何低成本和如何差異化的“努力方向”了。
餐飲衛生水平本來和公眾的健康息息相關,不干凈、不能吃的東西本來就不能賣??墒且坏┚W紅餐飲店成了社交工具,它的環境和賣相,反而就成了食客第一關心的重點。至于是不是真的衛生,常常就會被選擇性遺忘。一方面,消費者內心原始希望得到純而又純、干干凈凈的食材,可是另一方面,口味與性價比的考慮,又常常壓倒了對食材的追問。商家和消費者內心的博弈,一直都是存在的,最后還能抓住消費者、把生意繼續做下去,也許和人們已經“審丑疲勞”有莫大的關系。當人們的“耐藥性”越來越強大的時候,對于“低級”的衛生問題,可能就不再零容忍了。
只是公眾的無奈,卻不能是監管部門和監督手段落后的理由。用更加嚴苛執法的方式,對企業尤其是大企業的違規行為予以重點監管,才是一種“殺猴儆雞”的作用。此法或不能徹底殺毒,但是至少能讓社會公眾還對餐飲保持一份信賴感;也督促有自尊的商家思考是不是要放下花架子,重新把成本投入到讓人們感覺到的干凈底線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