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品牌推超千元啤酒 網友質疑啤酒難以收藏又無法升值
定價貴過茅臺的啤酒是不是“智商稅”
臨近春節,禮品酒市場再度熱鬧起來。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青島、百威紛紛在春節前推出千元級啤酒產品,再加上去年推出類似產品的華潤,大有越晚面市的產品越貴的架勢。不少網友質疑這些啤酒不能像白酒一樣用于收藏,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品牌相繼推千元啤酒產品
繼去年華潤推出高端啤酒“醴”之后,青島和百威也加入了這場千元啤酒的戰局。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電商平臺上,華潤啤酒醴酒的定價為999元(1升裝2瓶),青島啤酒的“一世傳奇”產品標價為1399元/瓶(1.5升),百威啤酒的虎年限量版禮盒標價為1588元/瓶(798毫升)。從相關產品推出的時間看,大有越晚上市價格越貴的架勢,百威的產品定價甚至已經超過了飛天茅臺的定價。
根據相關網店的介紹,上述千元啤酒不是傳統的“工業產品”。如醴啤酒在原料中使用了粟、黍、薏米和百合等,意在復原中國歷史上啤酒的前身產品。而青島啤酒和百威啤酒推出的千元啤酒除了特殊原料外,還分別經過橡木桶和波本桶釀造。上述產品發酵時間、酒精度和原麥汁濃度都高于普通啤酒產品數倍,都屬于非暢飲型產品。
不過,北青報記者也注意到,同樣作為非暢飲型產品,百威精釀大師臻藏啤酒的電商價格則為195元/798ml。
被網友質疑是“智商稅”
雖然已經有不少消費者接受餐廳中報價近百元一杯的精釀啤酒,但對于將10元以上產品被劃分為中高端產品的國產啤酒行業來說,從10元以上到千元,步子跨得不可謂不大。
千元啤酒的出現也引發了網友爭議。有網友認為啤酒也想像白酒一樣搭上“高端化”的歪風,用超高價產品來拉動股價、業績的上漲。有的網友則認為這是啤酒企業割韭菜的“智商稅”。
事實上,從消費者的反饋中不難看到,購買千元啤酒的消費者大多出于獵奇心理。啤酒由于工藝問題,無法長期儲存,也就沒有高端紅酒和白酒所謂年份酒更值錢的情況,本身不存在投資或收藏價值。
市場占位意義更明顯
那么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企業紛紛推出千元啤酒呢?酒業分析師蔡學飛表示,長期看,不同于白酒,啤酒目前并不具備社交與禮品屬性,超高端產品的溢價能力不足,所以整體占比依然較小,更多的是企業營銷造勢、搶占品牌高點的產物。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相比于白酒行業,啤酒行業近些年來處于產量的平緩期。不過受益于90后消費者樂于消費10元以上高端啤酒,讓啤酒行業近些年利潤增速超過了銷售收入。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中國酒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我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487億元,同比增長近8%;實現利潤179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百威亞太、重慶啤酒、青島啤酒和華潤啤酒的毛利率均有著不同程度上升。
分析人士認為,從去年開始的啤酒提價并沒有在市場上引發不良口碑,代表啤酒企業的競爭策略逐漸從價格博弈、以價換量的跑馬圈地模式轉換為通過產品結構升級改善盈利能力。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啤酒企業紛紛進行高端化布局,以實現進一步發展。預計未來3到5年,啤酒產品高端化比例將達到15%到20%。
目前國內啤酒行業已經進入強強競爭階段,在現有的市場中,僅有超高端啤酒市場還是相對的藍海,除了精釀外,消費者對其認知不多,因此成了各大啤酒品牌爭奪話語權的戰場。相比于產品本身,營銷造勢、市場占位意義更為明顯。
不過,分析人士也表示,千元啤酒雖然給企業帶來了話題和流量,但是消費者是否能夠接受這類產品定價還是個未知數,還可能帶來口碑的反噬。同時,對于市場來說,雖然企業意在搶占品牌制高點,但啤酒產品還是金字塔結構,腰部和塔基產品依然是市場消費的主體?!∥?本報記者 張鑫 統籌/余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