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山西“90后”家鄉創業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
中新網長治1月28日電 題:山西“90后”家鄉創業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
作者 吳瓊 李艷
春節將至,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老頂山街道南垂村的栗軍家中,忙碌的團子制作師傅,擺放整齊的生產原料和工具,煮好的豆子,以及剛出鍋的冒著熱氣、金黃金黃的團子,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
進入臘月天,家家戶戶便開始忙著儲備傳統的春節美食。團子,是晉東南一帶的特色食物,寓意“團團圓圓,蒸蒸日上”。每當春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開始忙活,蒸出的團子色澤金黃、口感香甜,蘊含著濃郁家鄉味兒。
蒸團子,對于31歲的栗軍并不陌生。栗軍告訴記者,“小時候,一到冬天爺爺奶奶就做團子,后來他們年紀大了,我又特別想吃,在外邊買了團子卻感覺不是以前的味道?!睆淖畛踔幌氤砸豢趦簳r的味道,到如今成立栗記傳統美食坊,已有三年時間。
每當春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開始忙活,蒸出的團子色澤金黃、口感香甜,蘊含著濃郁家鄉味兒?!罨?攝創業初期,由于不懂傳統團子等美食的做法,年輕的他走了不少彎路?!皠傞_始,很多問題不太懂,比如和面用多少溫度的水,面的發酵、放堿的程度都掌握不好,還有煮豆子需要煮到什么程度算好?!崩踯娬f,他便請教身邊的老人,慢慢學,經過多次實踐,這些問題一一得以解決。
制作團子有制餡、發面、包、蒸、晾等一道道工序,面使用黍米和玉米面,和起來包,餡用紅豆和白砂糖等,蒸好的團子金燦燦的,甜而不膩?;趥鹘y做法,他也進行了改良,新研制了黑米團子,把黑米和江米按一定比例和起來,黑米香味比較濃,口感更香甜、軟糯。剛出鍋的團子,吃起來也頗有講究。栗軍介紹,“不能著急大口吃,需細品細抿,緩緩下咽,否則容易黏牙或燙著?!?/p>
小小團子蒸出好日子。從最初回鄉自己創業,到現在有拌餡、和面、包團子等各類分工明確的食品加工工人10多名,日出售團子4000多個,團子銷售范圍也不斷擴大,小團子迎來大市場。
栗軍說,之后想做好自己的品牌,發展線上渠道擴大銷路,希望能有更多人認可家鄉的團子,讓團子走出長治,走向全國,帶動周邊的勞動力,讓大家增加些收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