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近日發布《關于依法查處生產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違法行為的通知》,提出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虛假宣傳金銀箔粉可食用、進口含金銀箔粉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
《通知》強調,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金銀箔粉不是食品添加劑,不能用于食品生產經營。這從根子上否定了含金銀箔粉食品的合法性,厘清了長期流行的偽科學的“食金有益”觀。
有人可能不了解,真的會有人吃含金銀箔粉的食品?其實,這已然“流行”多年,在部分地區已到了不能不遏制的地步。我的家鄉以金箔產品名世,我因此了解一二。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國內市場上就有含金銀箔粉食品出現,例如金箔酒。此類酒被定義為高檔酒,但高價背后是低廉成本,暴利由此而來。
近年來,含金銀箔粉食品更新換代,向肉類及甜點等領域進軍,一時吸睛不已。2021年,市場監管部門多次查處餐飲企業違規在食品中添加、使用金箔案例,炙烤和牛壽司、檸檬乳酪等時尚“金箔食品”赫然在列。此類食品價格不菲,金箔更成了價格攀升神器,若是聽之任之,此風將更甚。
生產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主要迎合了三種消費心理——其一,認為食金延年益壽。這一說法自古有之,《鹽鐵論》就提及方士言“仙人食金飲珠,然后壽與天地相?!?;其二,食金顯示高貴身份。金價不用多說,食金自然是“人上人”的行為;其三,獵奇心作祟,喜好古怪食材。
生產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的根本目的不過是多賣錢,本質上是利用跟風消費者的無知大收“智商稅”,并迎合奢靡風氣搞怪味營銷。無疑,“食金延年益壽”是無稽之談。金元素本身并無營養成分,金箔只是作為純裝飾作用的著色劑,若是食金能滋補身體,那食鐵豈不是能補鈣還經濟實惠?
此類誤導擾亂視聽,是對偽科學的推波助瀾,帶偏了社會認知。此外,專家還警告,一旦允許金箔作為添加劑或原料加入食品,可能導致虛假宣傳、以不純金箔代替純金箔等不法行為,為監管帶來難題。更令人擔心的是,堪稱怪癖的食金心理直接推動了奢靡風氣的彌漫,與當前全社會倡導的勤儉節約之風背道而馳。
此次多部門發文,劍指以食品添加金銀箔粉為噱頭宣揚奢靡享樂、拜金主義等違背社會良好風尚的廣告宣傳行為、宣傳食品中添加金銀箔粉具有保健功能、治療功效等虛假違法廣告,正是針對現實做出的正本清源、精準打擊之舉。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1年,金箔就被原衛生部明令禁止加入食品中。相關文件明確表示,金箔既不是酒類食品的生產原料,也不能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但多年來,“金箔食品”依然大行其道。
事實說明,要遏制“食金之風”,蕩滌污濁之氣,除了長期加強科普宣傳、開展健康常識解讀、發布消費提示外,關鍵在于加強常態化監管、嚴格執法?!锻ㄖ窂娬{,對相關違法行為,一律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只有提升打擊力度和違法犯罪成本,才能真正瓦解此類“生意”,夯實食品安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