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金融機構人才跳槽調查:
數字化人才最搶手 有獵頭大年初四就開始行動
本報記者 李冰
見習記者 余俊毅 張 博
每年春節長假過后,不僅是大量人才返崗返工的集中時段,也是不少白領考慮跳槽的高峰時期。春節還沒過完,從業多年的金融科技行業獵頭張力(化名)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俺跛?、初五就已開始陸續有人咨詢了,從目前市場大方向來看,仍然是數字化人才(金融科技方面)最為搶手?!?/p>
職場上有句話叫“金三銀四”,指的是每年春節假期結束后的三四月份職場人的跳槽。這期間,職場中的一些人才將各項福利和年終獎拿到手后,往往會根據企業的情況并結合自身的實際,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在新的一年做出重新選擇,這一時期的獵頭們往往會非常繁忙。
“過完春節就跳槽”
數字化人才招攬進行時
“過完春節就跳槽”工作僅兩年的IT技術專業畢業生王成(化名)對此早有盤算。他對記者表示,“近兩年,銀行等機構對自己相關專業的招聘行動比互聯網企業更加積極,且更為穩定。相較于互聯網企業,現在我想跳槽去銀行或其他體制內金融機構?!?/p>
隨著與王成的深入交流,記者注意到這種節后跳槽的決心一部分來源于家里,“春節長假期間,和親朋好友在一起溝通交流,也會與同學交流并進行一些比較對照,最后決定過完年也‘跳’一下?!?/p>
而上述說法,也有相關數據得以佐證,在去年58同城發布的《2021年返城就業調研報告》顯示,春節后,有更換工作意愿的人群集中在21至30歲;75%職場人有跳槽經歷,春節后48%的職場人有換工作打算。
事實上,王成和張力僅是人才市場中人才端及獵頭端的一個縮影,《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除了每年的春招、秋招之外,很多機構對數字化人才的招攬一直在進行中。
春節前夕,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研究院)就更新了2022年的招聘信息,招聘137個全職崗位。在137個全職崗位中,技術崗(包括移動應用架構師、開發工程師、技術經理等)多達86個,占比超過60%。
專注于金融行業技術招聘的凡爾康咨詢 Falcon Talent 金融科技業務合伙人蔡文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自去年以來,金融科技領域技術研發、數據、算法、產品、信息安全等方向人才供不應求,尤其是上海、北京以及港粵澳大灣區對技術研發類崗位的需求最大。相比前幾年,如今人才流動更傾向于向大型傳統金融機構,目前銀行等各類大型金融機構是人才流入的主要方向?!?/p>
金融機構對“數字化”人才
儲備意愿明顯
隨著記者深入調查后發現,近些年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數字化”人才儲備意愿及前瞻性布局意識非常明顯。例如,在去年發布的秋招公告里,工商銀行公布的海外英才計劃、星辰管培生計劃等多項計劃均指向科技領域;建設銀行招收科技型專項人才;民生銀行發布的“民芯”計劃旨在為該行儲備金融科技類人才;中信銀行崗位集中在信息科技崗等崗位。
自去年元宇宙概念大火之后,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也在招攬相關人才。例如,去年下半年,建設銀行全資子公司建信金科招聘元宇宙金融工程師,要求負責全行元宇宙金融場景、關鍵技術探索等。
事實上,不只是銀行機構,持牌系消費金融機構也在搶奪數字化人才人才。例如,馬上消費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5年6月份成立以來就在科技研發、人才引進與培養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目前已擁有數字化人才1300人,其中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人才占比超70%,另有國家及重慶市級高層次人才30余人。
全球皆有布局的高端人才獵尋機構CGL金融合伙人賀淞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人才的需要不是純粹的技術研發,擁有業務和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是最需要的,在數字化轉型中能夠擔任樞紐的作用,連接業務需求和研發并具備規劃思維能力?!斑@類人才往往技術基礎扎實,能夠搭建高并發、高性能、高可用的基礎架構;理解分布式、微服務等技術框架,具備技術架構選型的能力,同時具備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的相關經驗?!?/p>
而在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看來,銀行等金融機構轉型發展,需要新型的數字化人才支撐,要建立和完善我國金融產業發展的人才庫,吸納具備知識復合與能力復合的人才。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觀察金融機構數字化的水平或潛力,數字化人才是一個重要維度,“比如,金融機構中數字化人才的占比,以研發人員占比來看,不少銀行的研發人員占比不足5%,未來這一占比數據可能大幅上升。另外,數字化人才的分布也很重要。在管理層中,需要有數字化管理人才制定數字化戰略,統一數字化認知?!?/p>
賀淞表示,“由于目前銀行等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及IT架構國產化升級改造的需要,短期內對于金融科技方面人才需求量仍較大。隨著數字化轉型和IT架構升級的完成,3年至5年后,對于金融科技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會逐漸趨于平穩?!?/p>
數字化人才
需求將井噴?
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未來目標,政策層面已經提出了具體的方向。春節前夕,銀保監會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了數字化轉型的工作目標,到2025年,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對于人才的培養方面,《指導意見》更是指出,要大力引進和培養數字化人才。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指導意見》提到的幾個重要領域,涉及大數據底層技術架構和應用層面的人才,可以為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從信息基礎設施搭建、信息安全和管理等基礎支持功能,而模型算法、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背景的人才將主要從事業務層面的數據化工作,提供產品和服務以及流程管理方面的技術支持。
多位業界人士表示,目前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對數字化人才方面仍存短板及誤區,需引起行內重視。
馬上消費研究院認為,上述《指導意見》,勢必加快銀行保險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戰略的落地。然而,數字化轉型道路非一日之功,需要真正將數字化思維融入企業經營的每一個環節,是對客戶數字化旅程的深度洞察與實踐落地。
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數字化轉型人才儲備和培養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以銀行為例,一是目前銀行的金融科技人才主要來自計算機、軟件等相關的高校畢業生,這些畢業生所學專業知識在短期內無法勝任銀行的金融科技需求;二是目前缺乏對金融科技人才統一的培養標準和規范,這導致金融科技人才參差不齊;三是銀行在人才儲備和培養方面方式方法和手段比較單一,單靠金融機構的力量無法有效解決人才問題,這些問題需引起行業重視。
袁帥則預測,未來銀行的業務條線一定會與科技高度融合。銀行等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將是科技驅動機構,人才驅動數據,數字化人才在其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中流砥柱作用,數字化轉型不是靠機構科技板塊來推動的,而是靠管理思想的轉變,重在“人”的轉變。(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