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9日電 (記者 龐無忌)2022年開年,受市場信心尚未全面修復等影響,中國房企融資疲軟。
中指研究院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房地產企業融資總額為792.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70.3%,環比下降16.6%,單月融資規模同比已連續11個月下降。
具體來看,各渠道同比均出現明顯下降。該機構數據顯示,1月份房地產行業信用債融資同比下降53.6%;海外債融資同比下降88.0%;信托融資同比下降83.9%;ABS融資同比下降47.2%。
一般而言,1月份通常為房企的融資高峰,特別是海外債往往集中發行。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副總監陳星指出,2019年至2021年的1月份,房企融資總額分別為2823.3億元、2246.7億元及2664.6億元,分別占到全年融資總額的12.2%、9.4%和15.1%。然而今年1月的融資總額不及上年的三分之一。
陳星認為,房企償債能力減弱造成投資人更為審慎,是融資總額下降的主要因素。
貝殼研究院統計數據也顯示,2022年1月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481億元,同比下降70%。該機構認為,2021年年末,政策端積極釋放金融利好信號,國內融資環境適度調節,不過,執行層面發債規模尚未得到明顯改善。這意味著當前資本市場觀望情緒猶在,風險出清尚未完全,市場信心未能全面修復。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招商蛇口、建發分別發行12.9億元和10億元的并購債,同時浦發銀行也成功發行首單并購主體債券,主要用于收并購類貸款的發放。分析認為,收并購類融資或將成為優質房企新的融資渠道。
此外,多筆海外債展期。陳星表示,1月份,有5家房企的交換要約獲得同意,在債券到期前成功展期,避免了違約風險,說明海外投資人對相關房企的資產質量、經營能力有一定的認可,認為其可以在未來一定時間內緩解流動性壓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