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把錢款轉給售貨員造成售后“三包”維權難
虎年新春消費旺季,本市眾多賣場發力促銷攬客,但一些消費者遭遇售后“三包”服務難題。業內提示:謹防部分銷售人員在結賬時不規范操作,讓消費者無奈“入坑”。
微信轉賬留隱患
市民韓女士春節前在本市一家傳統百貨商場的特價促銷展區看中了一件短款外套,結賬時幾名女售貨員告訴她:她們是廠家雇傭的銷售人員,由于商場回款給廠家特別慢,廠里要求顧客直接把錢款轉給售貨員,并推薦使用微信轉賬??吹巾n女士有點猶豫,女售貨員給她填寫了一份銷售單據,并保障其和商場正式憑證的作用一樣,并最終用手機微信收款。近日韓女士發現,購買不到一個月的外套拉鏈有問題。當她打電話咨詢商場客服時卻被告知,必須拿著商場統一的銷售憑證過來才能解決問題,否則她只能自行與廠家聯系。由于促銷展區的廠家已經撤離,最終韓女士只能自行花錢維修。她對記者說,本來沖著商場的信譽買的,沒想到服務會這樣。
記者采訪了解到,韓女士遇到的問題不是個例。一些銷售業內人士透露,部分大型賣場與商戶結款周期長,商戶流動資金相當吃緊,因此商戶就要求顧客與其直接結賬。同時,春節前后廠家銷售柜臺變動很大,有的商戶因業績不能達標被商場清退,還有一些商戶簽約短期銷售合同,“賣完了就走人”,根本就沒打算承擔售后“三包”責任。特別是在手機支付流行的當下,一些消費者索要維權單據的意識不強,商場也就當上“甩手掌柜”了。
維權成本過高
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本市一些大型賣場執行售后“三包”時,一般要求消費者必須提供有賣場章的正式消費小票或購物憑證。有的甚至要求購物憑證蓋有銀臺專用公章,所購商品才能在一定期限內按照有關規定包退、包換或者免費維修。若消費者認為在賣場購買的商品有質量問題,可直接找賣場客服部門投訴,賣場接到投訴后會協助顧客維權。對于質量問題的認定,有的賣場會建議雙方到質檢部門進行鑒定,鑒定費由最后確定的責任方承擔。對于以上這些舉措,普通消費者感到維權成本過高。
據了解,本市一些家居用品賣場針對出租柜臺或者展廳,往往要求銷售者向消費者提供一份由賣場統一制作的加蓋商場印章的《商品銷售合同》,有的賣場甚至推出“先行賠付”制度:當出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或者因銷售者撤場等情況導致消費者無法獲得賠償時,由賣場向消費者先行賠付。此舉受到維權人士的推崇。
很多消費者呼吁賣場規范商戶管理,同時嚴格執行“三包”,并實行更多誠信舉措,維護消費者權益。
關鍵詞: 先行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