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俊伶
春節過后,天然氣市場迎來開門紅。數據顯示,2月14日國內液化天然氣現貨價格為5383.33元/噸,較2月7日價格上漲了1373.33元/噸,漲幅為34.25%。節后天然氣下游有一定的補貨需求,部分廠商尚未開工,加上節前價格已經大幅回調,天然氣漲勢明顯。
海外天然氣漲勢同樣明顯,在歐洲管道天然供給方面,俄羅斯占比接近40%,受烏克蘭局勢緊張影響,歐洲天然氣價格快速上漲,目前天然氣庫存已經跌至歷史低點。2022年1月歐洲天然氣庫存相比2021年同期少約180億立方米。美國方面,天然氣庫存已連續下降12周。
液化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的一種,近年來獲得政策持續大力推廣。根據取樣分析對比,天然氣作為汽車燃料,比汽油、柴油的綜合排放量降低約85%左右,而且無鉛、苯等致癌物質,基本不含硫化物,環保性能非常優越。
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下,天然氣需求量快速上升。2021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72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7%,增幅顯著大于原煤、原油。全球范圍內,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天然氣消費量由2010年的3.17萬億立方米上升到2020年的3.81萬億立方米,增長了20.27%。
產量方面,隨著需求的快速增長,作為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第三大國,我國天然氣產量快速上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12月我國天然氣產量為191.9億立方米,較5年前增長了41.1%。
中信建投研報認為,雙碳背景下,天然氣作為優秀的過渡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前不久天然氣期貨正式獲得證監會立項批復,正在加快推進上市工作。天然氣期貨上市以后,有助于形成我國天然氣基準價格,減少國際天然氣價格波動對國內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股中,布局天然氣產業鏈的上市公司共有45家。節后天然氣概念股普遍上漲,平均漲幅達到4.84%,7只個股上漲10%以上,海默科技、金洲管道、中國石油漲幅居前,分別上漲29.51%、13.47%、12.55%。
業績上來看,24家上市公司已公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17家業績預增。凈利潤增幅中值來看,中國石油、廣匯能源、玉龍股份、新天然氣預計增幅居前,分別為384.5%、272.5%、247.6%、196.5%。
數據寶統計,部分天然氣概念股備受機構關注,10只概念股獲得機構評級,杰瑞股份、深圳燃氣、新奧股份等個股評級家數居前,分別為18家、13家、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