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琦
繼賽道型基金被拉下神壇后,“固收+”產品也要翻船嗎?
去年表現穩健的“固收+”產品,被稱為能夠為投資者提供穩穩的幸福。不過,近期權益市場劇烈波動,可轉債市場高位盤整,“固收+”產品業績分化,其中不少“固收+”產品迎來大幅回撤,甚至有產品跌超10%,波動之大堪比權益基金。
事實上,拉長周期看,成立3年以上的“固收+”基金中,僅15只產品凈值下跌;即便是最近一年,“固收+”產品收益的中位值也有2.28%。同泰基金基金經理王小根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拉長時間來看,“固收+”仍是值得長期持有和投資的,這類產品風險收益比是性價比較高的,建議投資人長期持有“固收+”產品,不要只看一時的業績。
年內回報中位數2.3%
理財市場全面進入凈值化時代,“固收+”基金因為低回撤、低波動,被認為是對銀行理財產品形成一定替代的重要產品之一。金信民達純債基金經理楊杰表示,不同于一般的股票型和債券型基金追求相對收益為主,“固收+”產品大多追求絕對收益,要求基金經理具備較好的回撤控制能力,適合對本金安全、收益率均有一定要求的穩健型投資者。
近期,權益市場劇烈波動、可轉債市場面臨高溢價風險,“固收+”產品也隨之迎來回撤。市場對“固收+”產品的質疑聲四起。
實際上,今年以來為“固收+”基金增厚收益的股票市場和可轉債市場均面臨大幅回撤。數據顯示,中證轉債、A股指數歷經3年的上漲后,今年開年以來中證轉債下跌4.53%、上證指數下跌4.78%、創業板指數下跌15.05%。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固收+”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年內回報中位值為下跌2.33%;同期,股票型基金總指數下跌8.5%,債券型基金指數下跌0.1%,“固收+”基金表現依然處于兩者之間。
拉長周期看,截至2月16日,成立3年以上的“固收+”基金中,僅15只產品凈值下跌,超800只產品實現正回報,3年累計收益翻倍的產品為4只,最大回撤中位值為5.22%。即便是最近一年,“固收+”產品收益的中位值也有2.28%。
從今年基金凈值回報來看,部分“固收+”基金的凈值表現甚至可媲美表現居前的主動權益基金。
總體來看,短期的回撤并不能否定“固收+”基金低回撤、低波動的產品特征,對于投資者而言,更不能將短期回撤引發的焦慮放大。王小根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股市和轉債出現較大幅度調整的情況下,今年“固收+”產品表現不佳就在所難免了。但拉長時間來看,“固收+”是值得長期持有和投資的,這類產品風險收益比是性價比較高的,建議投資人長期持有“固收+”產品,不要只看一時的業績,比如拉長至3年,往往能實現“固收+”收益超越固收產品。
“固收+”基金業績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固收+”基金業績因回撤過大,引發投資者關注。
Wind數據顯示,“固收+”基金年內凈值首尾相差26%,更有26只“固收+”基金年內凈值回調幅度超10%。
記者從這些基金的重倉持股和重倉債券留意到,這類基金多在股票上配置賽道板塊個股或高溢價可轉債。近期的賽道股回調和可轉債市場波動,對基金凈值沖擊較大。
王小根表示,近期轉債市場的調整,根本上來說,是大量資金追逐少量轉債后,推升的高估值在近期風險釋放。其中,在1月份社融數據大幅高于預期后,債券收益率出現較大幅度上行,債市下跌或是導致轉債市場調整的一個導火索。
反觀今年回報好的“固收+”基金,基金經理在股票和可轉債的配置上更傾向于低估值板塊和低溢價可轉債。數據顯示,今年有37只“固收+”產品年內凈值回報超1%。
有基金人士表示,“固收+”概念的分類界限相對比較模糊,投資者在選擇“固收+”產品時,應該留意基金經理的配置理念以及基金重倉個股或者重倉債券的屬性,這也是“固收+”產品業績分化的主因之一。
安信基金混合資產投資部總經理張翼飛談到“固收+”產品策略時表示,自己不是簡單地追求收益,而是追求高質量的收益,盡可能地做低風險波動,權益投資秉承價值投資理念,長期跟蹤優質大盤藍籌股,結合行業基本面和市場估值背后的隱含收益率,低估時買入或增持,高估時賣出或減倉。轉債方面,仍然堅持自下而上從基本面方面著手,結合期權定價精選轉債標的進行配置。
楊杰表示,“固收+”產品涉及多個產品類別,需要較強的宏觀視野、良好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和擇時能力,如金信基金的兩只“固收+”產品以利率債、信用債打底,分別以轉債或股票進行增強,強調大類資產配置,并通過倉位控制、品種選擇、布局和輪動等措施進行積極投資管理。
股市短期風險
釋放已較充分?
“固收+”產品的穩健表現也離不開固定收益的穩。對于2022年固定收益投資,國投瑞銀固定收益部總經理李達夫認為,2022年在社融數據(結構)改善、基建明確發力或房地產行業有明顯的寬松信號出現之前,債市轉熊風險可控。策略上考慮到當下市場的收益率,中高資質的信用債風險收益特征優于利率債,票息策略優于久期策略。
張翼飛表示,在債券方面,目前債市收益率處于歷史較低水平,套息空間極其有限,中低等級信用債盡管票息收益較為可觀,但可能存在比較大的流動性風險甚至是違約風險,目前主動進行信用挖掘的風險收益比較低。
股票市場、可轉債市場已發生不少變化,“固收+”基金的基金經理如何看待近期市場變化呢?在可轉債和股票的配置選擇上,王小根對記者表示,股市已經調整了2個月左右,不少高景氣成長賽道的估值已經回落到比較合理的水平,在二者之間選擇上更加傾向于提高股票的倉位,轉債方面則選擇等待更好的買入時機。
博時基金表示,股市在經歷前期的調整后,短期風險釋放較為充分,從轉股價值角度看,可轉債向上的概率在變大,這將對轉債產生一定的正面作用。從轉債投資角度看,一方面,對貴的品種仍需謹慎;另一方面,可積極順著股市主線參與估值合理且有一定彈性的品種。